新浪财经

吴敬琏:新时期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应向何处转型(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 07:31 解放日报

  首先就是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的非农产业转移。刚才我们说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还没有实现。要实现这个转移就要实现工业化,需要在农村和城市做一系列的工作。如在农村普及九年甚至更高的义务教育,在城市里面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保障农民工家庭融入城市社会等,这非常重要。

  第二是基于科学的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技术特点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而现代技术的特点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所以技术革新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提高了。中国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后,十分强调技术创新,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有些方面取得了相当好的成就。比如我们现在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技术人员是世界第一的;研发(R&D)的投资去年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当然成果的质量还不是非常高,一些技术创新成果向商业化转化也做得不是很好。

  现代服务业从20世纪初期开始就超过了制造业,成为社会的第一位的产业部门,中国因为过去的苏联式传统,因为着重于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现在全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40%左右。即使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它的服务业比重也大大落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服务业向制造业和第一产业的渗透,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这被称为“先进制造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含义有明确的定义。在我看来所谓先进制造业,就是和服务业一体化的制造业。用宏基的创始人施振荣先生的说法,它的价值链是向上下两端高度延伸的。施振荣先生的微笑曲线实际上都是服务业。这样的制造业才可以称得上是先进制造业。这方面的工作做了一些,但是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服务业的独立发展。现在独立服务业已经反映在门类庞杂的部门。服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独立出来发展成为一个行业。而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发达国家的增长模式转型来看,最后一条,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所兴起的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国的信息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误解就是,以为信息产业就是生产硬件。中国信息产业的硬件占了70%左右的比重。而跟一些发达国家正好相反,我们的软件和服务发展得还不够,这样信息产业的带动作用就表现得不够,很多很好的技术得不到运用,不能够形成强大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本文为作者于复旦大学“上海论坛2008”的演讲,本报有删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