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CPI结构变化要求严格执行“两防”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 02: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目前,加大通胀压力的动力正在从食品类价格向非食品类价格转移,并且这种转移速度正在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理思路,以更严厉的措施,促使地方政府认真执行中央制定的“双防”政策,通过缩减落后的、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的产能,抑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减少其对水、电、煤等的消耗,从源头上减弱推动CPI上涨的动力。

  ⊙魏也

  5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为8.1%,连续第4个月创3年来新高。4月份PPI保持快速上升主要体现在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和食品类工业的出厂价格上,分别上涨了27.2%、10.4%、11.9%。这显示我国工业品价格仍在加速上涨,未来消费物价上涨的压力有增无减。

  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CPI(居民消费价格)数据,4月份,CPI同比上涨8.5%。其中,城市上涨8.1%,农村上涨9.3%;食品价格上涨22.1%,非食品价格上涨1.8%。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3月份微涨0.1%;食品价格下降0.1%,其中鲜菜下降9.2%,鲜蛋下降0.5%。

  在食品类价格环比下降的情况下,4月份的CPI涨速超过3月份,给人们带来的一个直观感受是,非食品类价格的上涨速度正在加快。相关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剔除食品价格因素的核心CPI升幅,已从今年1月的1.6%扩大到了3月份的2.2%。另外一个数据也可以验证这一点:4月份CPI城市上涨8.1%,而农村上涨9.3%,农村CPI涨幅比城市高出1.2%,而在农村居民的消费当中,食品类价格的涨幅基本上是低于城市的。比如,有不少农村地方仍然是自己压榨食用油。唯一的解释是,非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正在加快,这是由非食品类商品的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导致的。

  除此之外,从PPI数据中也可以看出非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压力。4月份PPI保持快速上升主要体现在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和食品类工业的出厂价格上,分别上涨了27.2%、10.4%、11.9%,基本上延续了3月份的情况。相比之下,食品类工业的出厂价格涨速正在减弱,而采掘工业、原料工业仍呈现加速势头。

  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的传导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完成:一是农业生产资料向农产品、食品的传导,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种传导已经比较充分。二是原材料向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目前这个传导途径并不顺利。由于石油、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属于政府定价范畴,尽管PPI持续走高,上游企业向消费环节转嫁得尚不充分。

  也就是说,目前的CPI涨幅虽然已经位居高位,但是,仍然是政策抑制下的结果,倘若油价、电价、水价调高,CPI的压力可能更大。通常,国际油价每上涨10美元,会抬升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4个百分点,会拉低国内生产总值0.8个百分点。而电力是现代企业之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提价,所有工业、产业成本都会上涨。而根据五大发电集团集体上书国家发改委的请求,每度电要提高2角以上。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