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正确看待近年来宏观调控的成效(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6日 19:29 《中国金融》

  宏观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效

  面对以上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如果没有适时适度、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将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然而事实上我国经济在过去五年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是宏观调控成效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综合看,我国经济在新的上升通道中保持了较高增长和较低物价的格局,没有出现明显的总量失衡,没有出现价格水平的大幅上涨,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从2007年的运行状态看,平稳较快增长态势进一步得到巩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消费拉动。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加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同比增长16.8%,提高3.1个百分点。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断加快、消费预期不断改善、住与行等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的情况看,消费需求的活跃具有越来越高的可持续性。从需求结构变化角度看,经济增长正在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出口三项需求均衡拉动转变,而消费增长的稳定性高于投资,所以,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

  第二,投资增长的稳定性提高。2007年投资增长一度出现加快迹象,但总体是恢复性的。全年看,投资增长的轨迹更趋平稳,投资增幅较上年略有提高。未来看,一方面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项目投资的回报率预期不高,风险较大,市场引导的投资增长比较稳定;另一方面,在严格土地供应、严把准入门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基础上,预计行政主导的投资大幅升温的可能性较小。总体看,投资增长的稳定性增强。

  第三,结构矛盾有所缓解。其主要标志是:煤电运紧张状况基本缓解。2007年粮食产量突破1万亿斤,实现连续四年增产。基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给能力的增强,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对稳定物价提供了重要支持。

  第四,供求总量关系改善。当前,投资、消费、出口三项需求增长水平较高,大体比较平稳;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础上,我国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供给增长潜力较大。而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对供求关系的调节更加灵敏,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及时调整生产规模,既及时满足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有效地避免了产能过剩,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供给与需求关系改善,加强了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

  第五,节能减排成效逐步显现。2006年,单位GDP能耗开始由升转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增幅降低;200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2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出现双下降,同比分别下降3.14%和4.66%。这些都表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步得到控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增强。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认为我国经济已经初步进入平稳较快可持续增长轨道,宏观调控取得重要成功。

  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机制

  当然,将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保持和巩固下去,还需要继续迎接新挑战,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完善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全面加快推进的发展阶段中,支持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多,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强劲。充分利用好这一发展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通过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切实控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的波动和震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价格涨幅较快攀升,楼市股市交互推动、持续升温,经济增长高位趋升的情况,对宏观经济稳定形成较大威胁。针对这些问题,2007年12 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应该看到,进入2008年以来,这些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在宏观调控方面需要继续将“双防”的任务落实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近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一些新变化,主要有美国次贷危机的连锁影响较快扩大,世界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国际原油价格高企;国内股市、楼市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雨雪冰冻灾害对经济的影响还需要继续观察。这些因素大多起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在控制需求、防止经济增速攀升的同时,也要密切跟踪分析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对策,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