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通货膨胀形势与货币政策的挑战(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14:45 《中国金融》
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 面对通货膨胀压力,从紧的货币政策成为宏观调控的最主要工具。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货币政策也面临诸多挑战。 从紧货币政策面临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 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紧货币政策还不存在二者之间的权衡,因为在当时,“两防”(防通胀、防过热)实际上等于“一防”,防住了过热,全面通货膨胀也就不会爆发。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这两个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次贷危机的蔓延,对全球增长特别是美国增长的悲观,再加上我国自身的雪灾影响,以及对奥运会后经济可能下滑的担心,所有这些,使得对中国增长下滑的担心一下子多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货币政策的从紧力度,成为考验央行调控政策艺术的重要内容。 中美处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加息政策面临制约 当前中国与美国处在完全不同的周期阶段:中国经济过热,美国经济偏冷;中国面临流动性过多,美国面临流动性不足;中国对通胀的担心超过对经济下滑的担心,美国对经济衰退的担心超过对通胀的担心。尽管周期阶段不同,但中美经济之间并未“脱钩”,而是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联,这就给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的制定带来挑战。美联储不断减息以防止经济陷入衰退,人民银行则通过加息来抑制过热与通胀,这样就导致中美“利率倒挂”,从而引致大量热钱流入国内。在目前汇率弹性不足以及对冲不完全的制度下,会形成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加剧流动性过剩局面,从而推升通货膨胀水平。 升值抑通胀只能是权宜之计决非长久之策 与加息的尴尬不同,升值似乎更受学界的青睐。升值具有紧缩作用,这是基本的经济学道理;于是以升值应对通胀也就顺理成章。并且,升值还可以“一石多鸟”:减少顺差,从源头上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缓解输入性通货膨胀;帮助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淘汰落后产能,等等。正因为如此,近期的人民币加速升值也就在预料之中了。但升值真的是“万灵药”吗?事实并非如此,加速升值也可能带来新问题。 第一,升值抑通胀的效果还需要观察。比如说,升值引起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从而顺差减少,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下降,这是最典型的紧缩效应。但目前来看,升值对减少顺差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特别是2008年1月份顺差增长还非常快。再比如,升值会缓解输入性通货膨胀,但这种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也还需要数据支持。这些并不是要否定升值的紧缩作用,而是说在中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在很多关系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升值有时并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紧缩作用。 第二,升值会削弱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鉴于贸易对就业的重要贡献,升值引起的失业问题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 第三,从中长期看,实际汇率贬值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之大。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教授丹尼•罗德里克根据184个国家1950~2004年的数据分析指出,实际汇率贬值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联,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就发展中国家而言,汇率贬值50%,会导致经济增长率提高1.35个百分点。相反,如果汇率升值50%,就会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1.35 个百分点。而对于发达国家这种关联并不存在。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才2000美元多一点。正因为如此,人民币加速升值作为权宜之计有它的道理;但就中长期而言,人民币汇率还是要把握“渐进性”原则,以防过快升值阻止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步伐。 尽管面临上述挑战,但货币政策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笔者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吸取“非典”时期的教训,坚持从紧方向。在谈到增长与通胀之间权衡的时候,必须重提当年的“非典”。2003 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达到9.9%,呈现过热迹象,中央提出要调控。但“非典”出现以后,担心经济增长下滑的人多了,政策执行中有所放松,结果是经济继续升温,引致2004年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尽管对于未来形势变化(特别是次贷危机及美国经济衰退)要给予高度关注,但中国经济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要坚持从紧政策方向不动摇。 第二,货币政策工具应多管齐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升值,加息,甚至对信贷的控制,“一个都不能少”。这正是基于每一政策工具自身的局限,从而需要各项工具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加息,尽管应对结构性物价上涨,加息未必能起到太大作用,但随着通货膨胀形势的严峻,以及对全面通货膨胀的担心,加息仍是有必要的,它对于控制投资增速以及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作用较大。-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