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流动性过剩根源何在(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05:3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发展中国家货币往往是依附于发达国家货币。通常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中,不同国家的偏好是不同的。如像美国等这样的经济大国,国际贸易相对本国的经济总量来说是有限的,故它们通常愿意选择浮动汇率,对它们来说,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还是能够忍受的。但对一些比较开放的小国,特别是金融市场浅薄的发展中国家,如果选择浮动汇率,则汇率更加易于波动,也会更大程度地直接影响本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故它们通常选择钉住这些发达国家货币的固定汇率制,以防止汇率波动对本国经济的冲击。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希望钉住美元;另一方面必然受到美元币值变动的影响。 由于美联储长期以来货币的发放过滥,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我国也是美元的主要输入国,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也是美元流动性过剩的国家。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元的流动性过剩,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我国的外币流动性过剩也来自美元的大量输出,我国的外汇占款不断增加,本国货币供给也不断上升,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应对: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货币体系的安排在长期内仍将存在。目前这样的国际货币制度安排还将长期存在,少数发达国家货币主宰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并未改变,它们充当国际货币的功能,引领国际货币体系。信用货币仍然是全球货币制度的基础,各国信用约束仍然较弱,少数发达国家信用货币的扩张和流动性过剩问题会继续存在。随着中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要不断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争取汇率变动的主动权。 必须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推动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中,要不断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高人民币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争取挤进国际化货币的行列,能够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汇率制度不再钉住美元,而是更加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更好隔绝外部的冲击,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建立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使得各国经济体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建立科学的预警体系,防止别国的风险传播到国内。在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没有强制的货币制度的约束,各国的经济政策都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有内在扩张的冲动,可能导致外在的溢出效应,影响其他国家经济的稳定,我们要积极预防。这正如在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在你保证安全驾驶的条件下,还要防范别的车辆撞上你,积极防范外部风险的转移,维持本国经济的安全。 积极争取国际货币协调的主动性。如果美国货币扩张,我国通过贸易和投资可获得美元储备,美国可以获得铸币税。为了稳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外汇市场,这就会导致货币供给上升,流动性增加。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中央银行必须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所有的调控压力全部落在我国中央银行的头上,而美国却不需要采取任何政策措施,这是货币地位的不对等所导致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每当美元面临危机,其他国家都采取相应的政策,共同参与解决。因此我国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除了我国应该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外,一些发达国家也应该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我国以后要积极争取国际货币的协调。 我们要善于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历史是一面镜子,要以史为鉴,防止历史的覆辙重演。日本资产价格的泡沫和东南亚的货币危机,我们要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在面临宏观金融风险的时候,要科学决策,防范外部投机冲击。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