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与利率政策的选择(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4:26 《国际融资》

  我国利率政策选择的制约因素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内通胀压力上升,贸易顺差增加强化了人民币升值预期,美联储迫于次按危机的影响进入降息通道,使全球流动性过剩继续发展,我国货币政策面临很大挑战。对冲流动性及加强信贷调控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主要是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创造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利率调控政策的选择还面临很多制约因素。

  利率的市场化程度。利率政策调整效果及其延续期限,取决于一国利率市场化程度。在利率非常市场化的环境中,利率政策效果的实现会较快;而且由于各类经济主体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大,使得利率调整政策的影响不断扩张;新的利率预期也会较快形成。但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各类经济主体对利率调整的敏感性较小,利率调整效果实现的滞后时间较长,所实现的实际效果离预期水平差距较大,新的利率预期形成较慢。

  货币政策实施本身的时滞。因为货币政策实施的时滞,让其效果很难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甚至出现与调控方向相悖的状况。但这绝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没有任何影响。伴随美国房价的飙升,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调到5.25%。由于货币政策效应相对间接和迟缓,利率的连续上调短期内并没有直接给房贷市场产生影响。然而,当政策的累加效应逐步积累沉淀,最终还是在某一时刻发挥了质变的效果——次级贷款风波,其根本原因就是房贷利率的不断提升压垮了风险贷款人。反观国内,伴随着未来加息周期的进一步强化,“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之逐渐成形。随着房价持续飙升,贷款金额不断提高。高额的贷款规模将直面未来密集而连续的加息周期。虽然每次加息增加的还款额并不大,但加息的累计效应最终会在某一时刻产生质变。

  国内政策调整对海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随着固定汇率机制越来越被浮动汇率机制所替代,以及跨国投资与商务活动的增多,一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越来越小。无论是利率调整还是货币供给量变动,都不能再无视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以及他国的反应,因为忽略这些因素的货币政策选择很可能会因他国的不同步调整甚至是报复性措施的影响,而使本国货币政策调整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随着跨国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的陆续增多、业务范围与业务量的日益扩展,货币政策选择受到的国际经济金融因素的制约会越来越大。(摄影 黄承飞)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