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与利率政策的选择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4:26 《国际融资》
● 评析利率政策的选择 本文认为:随着固定汇率机制越来越被浮动汇率机制所替代,以及跨国投资与商务活动的增多,一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越来越小。无论是利率调整还是货币供给量变动,都不能再无视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以及他国的反应 - 文弓 利率是连结宏观与微观层次的价格机制,政府对宏观经济增长形势的预期决定着对利率水平进行调整的货币政策的选择,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反应及其对利率走势的预期决定着利率调整政策的效果。金融市场上的所有交易都与利率有关,资产价格形成与波动中所基于的利率因素主要是利率预期或远期利率水平。人们总是在对未来利率趋势的预期中判断当前价格水平及今后的走势,从而做出投资决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利率市场化形势下,货币政策的选择面临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美联储利率政策决策 在2008年1月30日的例行会议上,美联储大幅度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希望以此挽救受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的金融市场和受到楼市低迷与信贷紧缩拖累的经济,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3%,为2005年6月以来最低。而在此前8天,美联储刚降息了75个基点,单月降息125个基点,时间之短,幅度之大刷新了美联储快速连续降息之最,如此激进的政策行为对缓解美国金融市场困境作用有限,而在中长期对美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爆发,暴露出美国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制度仍然存在着缺陷和问题。现有的风险防范制度过份强调分散和转嫁风险,反而导致风险承担的不确定性,一旦风险显现,危害的程度就会成倍放大。美国的风险防范制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风险分散范围无限扩大,依赖全球的投资者为其承担风险。这本身确实无可厚非,确实也是一种分散风险的有效方式,但其后果是,由于分散的范围太大,分散链太长,而证券化产品又有资信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包装,没有多少投资者知道他是在承担风险,承担多少风险。而从风险自身的角度来讲,不管风险如何分散,分散到哪里,它都不会自行消失,只不过程度大小有所变化而已。可以想象,在投资者不清楚所持有的证券承担多少风险的情况下,一旦风险爆发,他的第一反应就会选择抛售,集中抛售的结果就会使风险成倍放大,而且这种行为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会迅速扩展开来,从而形成一定的危机。这也是美国次级债危机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主要原因。 降息旨在促使信贷扩张,促进金融体系在融资、投资间的效率提高,但对美国金融机构而言,目前面临着是否有足够放贷能力和敢不敢放贷的双重约束。一方面美林、花旗等金融机构均出现了近100亿美元的资产损失,资产减记会降低股本规模,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价格低迷的持续、次级抵押贷款的信用评级下降,对于风险资产要求的资本数量却在提高,因此,即使降息,对于美国金融机构调整资产结构、扩张信贷作用微弱。 此外,在不对称信息情况下,信贷渠道会受到弱化。从目前美国的信贷市场来看,由于微观主体信用等级下降,个人收入、企业赢利前景的不稳定,使银行出于审慎经营,拒绝部分借款人的申请要求,也就是说,即使在低利率的条件下,许多信用等级不高的借款人依然会被排除在信贷市场之外,由于信贷可得性有限,降息对这部分人的消费、投资难以起到积极影响。 一个月内美联储接连降息125个基点的举措过于激进,短期中其政策效果有限,同时受制于高油价和利率规则,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受到压缩,而以货币政策拯救美国经济的底牌也已不多;从中长期看,过高幅度的降息可能会使美国经济重回2001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资产泡沫的再次积聚也可能再现,毕竟货币政策的长期效果是中性的。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