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我国经济国际化的十大趋势(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3:49 《中国金融》
第六,顺应服务业全球化潮流,服务业国际化将不断加快。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特别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2007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对加快服务业发展与升级做了全面部署,并将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发展服务业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世界服务业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新趋势,服务业“引进来”将进入大发展时期,同时服务业“走出去”也会逐步起步。我国已成为国际服务外包重要目的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将是我国参与服务业全球化的突破口;服务业吸收外资、吸纳国际服务业转移步伐大大加快,以开放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面临宝贵机遇;同时,要逐步创造条件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引入国外服务供应商先进的管理系统、经营理念、软硬件技术以及新的业态,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加快服务业现代化。 第七,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我国要加快从经贸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全面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未来,一是将进一步优化公共与中介服务、不断完善相应的战略和政策;二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注重利用好并购与战略联盟等新方式;三是推动企业国际化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四是积极引导企业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过程中经受锻炼,逐步孕育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第八,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到2007年底已超过1.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资本项目净流入是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来源。我国目前已告别“双缺口”阶段,同时已经进入直接投资项目净流入减少的阶段,已有能力和条件逐步加快金融国际化步伐,在推进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以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为主体,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和条件形式的间接投资,达到缓解国际收支失衡、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流动性过剩的效果。 第九,缓解资源约束,推进能源资源领域国际化合作。我国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如我国人均拥有石油、天然气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8和1/20,在已探明的45种主要有色金属资源中,我国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以来,一些重要大宗能源资源供给矛盾加剧,对国际市场依赖加深。未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特别是相当一段时间内重化工业的扩张,能源资源矛盾可能还将持续和加剧,需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资源领域的合作与协调;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强海外资源的合作开发与利用。 第十,继续创造性地推进区域经济国际化。很多权威专家的实证研究表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已不只是民族国家,公司、个人、消费者和富有活力的区域都成为经济全球化日益重要的主体。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很多发达经济体的实践都显示,其一些重要区域和中心城市都成为本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先导地区,在率先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发挥重要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过去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在制造业领域已成为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成功典范,现在在承接国际服务转移与外包中大连等中心城市也已成为重要的先导地区。未来,由于我国体制仍在转轨之中,我国充分发挥重要区域和中心城市在经济国际化中的先导示范作用尤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方面我国还将进行新的战略性前瞻性探索,一方面开拓经济国际化新局面,另一方面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继续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在吸纳国际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作用,特别是在服务业方面进行超前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其加快向服务经济转型;二是将中西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打造成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的开放平台,形成纵贯东西南北腹地的最大开放带;三是以加强与毗邻国家的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为重要突破口提升沿边开放、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开发开放,打造新的开放带和增长级;四是顺应世界范围内特殊经济功能区发展的大趋势,加快我国有条件的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功能区向规范的自由贸易区转型,特别是通过打造服务型自由贸易区,创造我国参与服务全球化、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新优势。- 作者系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