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时期我国经济国际化的十大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3:49 《中国金融》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拓展对外开放广度与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要求,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国际化必将呈现一系列新的趋势

  - 王子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立足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趋势新任务,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中国经济国际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并列,作为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五大趋势之一,选择五轮驱动的现代化路径,既符合我国现代化所处阶段的特点和客观要求,也适应了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正确认识和把握未来我国经济国际化趋势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未来我国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特别是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宝贵机遇。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拓展对外开放广度与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要求,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国际化必将呈现一系列新的趋势。

  第一,我国经济国际化将呈现更加顺应全方位、制度性开放的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就意味着我国将实行全方位的制度性、规则性开放。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目标,必然要求进一步实现从政策性开放向制度性开放的转变,对外开放将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这预示着,未来我国经济国际化将会发生重要的变化:一是要按照制度性开放和政策中性化的要求,更加均衡地推进经济国际化,坚持市场取向,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二是加快对外经济体制及国内相关政策的创新与调整,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三是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开放,拓展广度和深度,形成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新态势。

  第二,加快实现从以商品流动为主向商品和要素全面双向跨境流动转变。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超过2000美元,是经济国际化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未来,我国资本和要素跨境流动可能呈现与世界先行国家普遍规律相近的变化趋势:一是我国已进入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减少的阶段,下一步还将持续下去;二是我国间接资本流入流出规模将日益超过直接投资项目,意味着我国将通过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开创参与全球要素配置的新方式;三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参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将逐步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变。随着资本和生产要素全面双向跨境流动广度、深度的拓展,我国必将创造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第三,适应科技全球化潮流,推进研发、智力和人才国际化。目前,发达国家都是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资源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上世纪末期以来,爱尔兰、芬兰、瑞典等新经济典范其自主创新也都是建立在国际化基础上的,如芬兰只有 500万人口,但诺基亚公司却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跨国公司之一,爱尔兰、瑞典也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也必须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之路,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大力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吸引外资的重点要转向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同时,着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设立产品设计和研发中心、开展海外并购等,提高利用外部智力和研发资源的水平,招揽国外高端人才,锻炼培育自己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第四,适应世界信息化潮流,加快提升信息业国际化水平。目前,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推进,世界信息化成为新的潮流。因特网日益普及,2006年全球网上交易额达6.2万亿美元,软件领域发明创新更为密集频繁使人们实现了实时通信,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我国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将会适当超前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三,但2006年占GDP的比重仅为5.3 %,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2.2%,明显低于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我国必须大量引进国际上先进的信息技术软硬件成果,积极参与国际信息产业的合作与竞争,共同推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创新,显著提升国际化水平,世界信息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世界信息化也是统一标准和规则最为普遍适用的领域。要赶上世界信息化潮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服务。

  第五,“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制造业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还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已有一大批从低端到高端的制成品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在世界制造业分工链条中总体处于低端位置。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投资扩张加大了产能过剩,目前制造业产能闲置率已达较高水平,加上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世界经济可能将进入周期性调整等内外部压力的累积,我国制造业正告别低成本的时代,亟需加大参与全球产业重组和要素优化配置的力度,推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一是学习借鉴国外企业的经营模式,在全面深化国内国际分工协作基础上,培植核心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学习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在实现资源国内外优化配置过程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新产品开发;三是加强海外投资与并购,建立健全自己的海外营销网络,及时发现和创造市场需求,加快开发新市场。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