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GO:不可替代的力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19:02 《环球财经》杂志
NGO(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和市场的有效补充,共同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以自己特有的力量,正在推动我国建立公共管理的多元治理格局。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文/本刊特约记者 罗兵 “不容易,太不容易了。”中国塑料协会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在和记者谈及“限塑令”出台之事时,仍是十分感慨。 为了推动政府禁止商场向顾客提供塑料包装袋,包括他在内的环保组织和业内众多行业协会人士已经奔走呼吁了很多年。 长远来看,功能空间巨大,但在现实中几乎办任何一件实事都“不容易”,甚至“很不容易”,这是多数专家包括NGO组织对自身功能和运作现状的共同感受。 这同样体现在了NGO组织在中国民生事业的推动作用上。 更超然却更近民 “NGO地位比较超脱,他们的一些观点可能更贴近于群众,代表社会,这在民生领域上,对推动政府解决这些问题,尤其可能起到更独到的一些作用。”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曾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说。 事实上,在环保、公共卫生、健康和慈善等民生领域,中国的民间组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唐兴霖教授甚至认为,社会领域是民间组织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 他比较了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别,得出的结论是: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国家的民间组织相比,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民间组织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存在不同。然而无论是在社会领域、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民间组织都能够发挥作用。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中,民间组织并非主要组织形式,因此只是弥补政府与市场的不足,发挥辅助作用。而以民间组织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社会领域才是其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 近年来,民间组织已经在环保、动植物保护、文教、扶贫和赈灾等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数字显示,在国家1994年到2000年期间实施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内外民间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动员的扶贫资源超过500亿元,占整个社会扶贫总投入的28%。 救急和补漏 在紧急情况下,NGO可以弥补政府职能的不足,甚至起到政府部门难以起到的作用。这在刚刚结束的南方冰雪灾害中,再次得到了体现。 在天寒地冻之中,不少志愿者及时加入了抗灾的工作中,12月31日,贵州就已经成立民间志愿者联合救援小组,为受灾地区募捐,购买急需的生活物品。在旅客滞留严重的广州火车站,大批志愿者帮助旅客转移到安置点,并且及时发放食品和衣物。在交通中断最严重的湖南和贵州等省份的路段上,公路、铁路沿途的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助扫除路面的冰雪,安置受困在路上、车里的司机和旅客。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也紧急向国内外发出了救灾的呼吁,并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的捐助。 尽管如此,一位国内NGO组织的负责人事后反思,在此次冰雪灾害天气当中,如果有更多的NGO组织能够及时在除雪、救助群众、筹集运输物资、给受困群众提供心理咨询等方面发挥作用,那么,政府的压力肯定可以大大减轻,必然能够将失误减少到最低。“灾害百年不遇,困难巨大,政府救援很及时,但一定会有政府救援所疏漏或不能顾及的地方。民间力量有义务配合政府更多地参与抗灾和灾后重建。” 这位人士表示。 他举例,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是日本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场灾难,死亡人数高达6500人,需要搬进临时组合屋的人有32万。在政府的危机应对程序启动之前,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已经到达了现场,并开始展开救助。有人从外地赶来帮忙分发物资,有人组织民间纠察队负责维持秩序。 1999年台湾地区发生“921大地震”,从灾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慈济”义工,到多年之后的自发社区重建计划,更是处处可见民间力量的身影。 美国前总统、联合国秘书长海啸重建特使克林顿,总结印度洋大海啸救灾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其中一条就是应充分发挥NGO在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在海啸救灾中非政府机构承担了三分之一的援助资金和实际工作,他们已成为救灾不可缺少的力量。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