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过程中的机制体制创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16:32 《中国金融》
- 牛锡明 姜 烨 方 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其自身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整个国民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2007年7月至8月,笔者通过高层访谈,召开座谈会以及基层调研等方式从不同层面对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过程中的机制体制创新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得出两大结论: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势在必行;第二,机制体制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成功的根本保证。 经营转型是商业银行的战略性举措和现实性选择 在股份制改造完成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是谋求长期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中国商业银行,历史地形成了以信贷资产为主体、高度依赖利息收入的经营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使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市场波动极大地影响着银行的盈利水平,不利于银行的长期、持续、稳健经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使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地优化和升级,使得客户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综合化与复杂化,这就促使商业银行必须在传统业务之外不断拓展新型业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着力打造出业务多元化的增长格局。 经营转型是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性选择。在经历了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和IPO等一系列改革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卸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专注于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和首次公开上市后,商业银行必须直面来自国际金融机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各利益相关者提升回报。然而,在利率、汇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汇业务的盈利空间备受挤压,只有推行经营转型,改变增长模式,谋求新的盈利增长源,培育并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应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客观上要求实行综合经营。在对各商业银行的高管人员进行调研和访谈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高管人员都认为,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离不开综合化经营。一方面,国际银行业的先行者表明,综合经营的风险不但可控,而且还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综合经营已经无可辩驳地成为国际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在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方面还存在诸多政策和法律上的限制,这约束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能力,不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组合、创新产品和分散经营风险,也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借助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实现银行业的有序竞争与合作。 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必须首先从经营理念上加以突破。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规律的经营管理理念,始终把质量作为首要,把效益作为目标,把管理作为基础,把发展和创新作为前进的动力,从而实现“规模速度型理念”向“质量效益型理念”,“以产品为中心的理念”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信贷型银行经营理念”向“综合型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告诉我们,商业银行必须不断顺应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信息化等经营环境的变化,通过调整发展战略、变革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拓展业务范围、谋求金融创新,使其转型成为提供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经营风险,保持盈利的长期稳定增长。 必须依托于传统业务优势实现经营转型。经营转型的基础是存贷款、结算等传统优势业务。中国的商业银行要与外资商业银行竞争,不能“以我之短攻彼之长”,要依托于中国银行业的本土优势、传统业务优势和人脉优势来拓展新业务,在继续保持传统业务优势的基础之上,推进经营结构的全面优化。要调整资产结构以提高资产业务的盈利水平,调整负债结构以降低负债业务的成本,调整收益结构以推进收益来源的多元化,调整客户结构以扩大优质客户占比,调整机构网络布局以整合分销渠道。 要把发展战略与提高执行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商业银行总行要有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发展战略,在保持资产高质量、利润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做好经营转型工作。省一级分行在经营转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环节,它的转型能否成功,关系到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成败。省一级分行要由管理型分行转型为经营管理型的分行,加大经营的比重,逐步成为利润中心、成本控制中心、营销中心和风险控制中心。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