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如何做强做大中国的资本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 01:40 《国际融资》

  ● 评述如何化解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其实就是因为流通体系中资金过于充裕,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来吸收过剩的资金,有利于化解流动性过剩

  做强做大中国的资本市场

  -陶长高 饶玮

  我国已经出现了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当前

中国经济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是指流通体系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总体来看,流动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货币供给量持续增加,超过实体经济的需求

  我国自2000年开始准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并在2006年9月供应量达到最高峰。数据表明,现实的货币供给已超过实体经济所需,其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泡沫经济。

  2.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加大货币流通量

  近几年,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在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为了维持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央行被动吃进外汇而形成的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实际上,从2002年开始,外汇占款增量已连续多年大于基础货币增量,且呈不断上升态势,致使境内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3.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较快

  自2005年起中长期贷款增加,短期贷款下降,2006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77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2.4万亿元,增加2068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99万亿元,增加1439亿元,截至到2007年3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6.3%,比上年末上升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种种迹象显示,金融机构有很强的信贷冲动,而消费者也有很强的资金需求。

  4.储蓄存款增速减缓,个人储蓄减少,企业资金正常

  自2002~2006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差额逐年增大,存款中一大部分是储蓄存款,我国一直有着高储蓄的特点,广大百姓总倾向于保持一定的储蓄比例,加之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职工工资普遍上涨,造成了更加高额的储蓄存款,但是,这种现象到2006年开始有所改变,2006年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增长14.6%,比上年同期少增长3.4%。截至到2007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比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3.7个百分点。一季度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7.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年末下降1.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5.4个百分点。储蓄存款增速继续走低,从而导致大量的资金滞留在流通领域,直接导致

房地产、股票价格的膨胀。

  虽然衡量流动性过剩的标准不一,但以上的一些特征表明,我国已经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货币供给已经超过了货币需求。

  做强做大中国的资本市场,化解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流动性过剩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将直接导致通货膨胀,并极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甚至经济危机;但如果得到有效的解决,将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我们知道,流动性过剩其实就是因为流通体系中资金过于充裕,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来吸收过剩的资金,从而有利于化解流动性过剩。

  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足:

  首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仍然偏小。我国资本市场总市值与GDP的比例不到100%,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均超过我国;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债券市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

  第三,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不高。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受政策影响非常大,仍然摆脱不了“政策市”的怪圈,运行效率比较低。

  在流动性过剩之时,我国资本市场应该加快发展步伐。

  一是加快培育蓝筹股群。蓝筹股群对现代资本市场而言有两点意义,一方面蓝筹股群有利于扩大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与纽约、伦敦等相比,我国证券市场规模仍然偏小;另一方面蓝筹股群能够维护市场的稳定。根据纽约、伦敦等市场的经验,蓝筹股群对完善资本市场、维护市场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质意义。蓝筹股上市公司一般都具有规模大、经营效益好等特点。这些公司的上市将会吸收巨额的资金。而在流动性过剩之时,我国完全可以通过大型优质企业的上市来吸收过剩的资金,这一方面将有利于化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做大做强我国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曾经很长时间陷入一个发展悖论,就是我国资本市场需要大量优质公司补充,而当市场听到大型优质的公司上市时股价却会应声下跌,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市质量不高,市场投机色彩比较浓,因而导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而加快补充蓝筹股群则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走出这种恶性循环,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从而使我国资本市场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二是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仍以股票市场为主,债券市场发展非常滞后。并且在债券市场,交易标的也主要以国债为主,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比较少。这种结构的不平衡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不能带动其他市场,如货币市场的发展。在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非常大,甚至超过了股票市场的规模。

  三是处理好发展与泡沫膨胀的关系。对资本市场而言,发展与膨胀向来是一对孪生体,适度的膨胀能够增加市场的灵活性。但不管怎样,股市的发展还是应该与我国宏观经济相匹配,虚拟经济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阿姆斯特丹、东京等资本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追求规模,或者任意让资产价格以超常规的速度上升,都将会给一国的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我国应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我国实体经济,并且通过实体经济带动资本市场规模的壮大,这样才能使资本市场、金融业、国民经济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都能够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四是加快资本市场功能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曾经很长时间都是以融资为目的,这样的功能定位就会使“圈钱”现象比较突出,这将不利于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资本市场除了具有融资功能外,资本市场还具有资源配置、风险分散、财富成长等功能,并且后面的三大功能对资本市场而言更加重要。与此同时,我国还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从而使公司质量的提高与证券市场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五是加快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创业板市场是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还没有准确意义上的创业板市场,这一方面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目前百度、新浪、搜狐等优质高科技企业纷纷到海外上市就是因为我国缺乏创业板市场。而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可以发展创业板市场,从而有利于将过剩的资金分流到高科技领域。

  六是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这一命题,在30年前可能很少会有人相信。而今,已经没有多少专家学者对此表示质疑。因为中国具备这样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及正确的发展过程。中国能否成为全球多极金融中心之一,同样也是如此,只要相关要素具备、发展过程正确,这一问题就不难解答。从国际金融中心历史演进过程可以看到,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的前提下,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和功能,将会有利于我国建立世界金融中心。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错过了这一发展良机,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健康的发展将很难实现。只要我国借助于大型优质企业上市、资本市场结构和功能的完善,做大做强我国资本市场和化解流动性过剩就完全可以实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