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美国的政治思维与经济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 08:54 解放日报

  历史留下了痕迹,它总是在被以不同的方式重复。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发起了一场日元阻击战。1985年9月,在美国的策划下,美、日、英、法、西德密会于纽约广场饭店,签约降低美元对日元和欧洲货币的比价,史称“广场协议”,之后10年,日元汇价逐渐从250日元兑1美元升值至1996年的87日元兑1美元。

  200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成功阻挠了阿联酋迪拜港口世界公司对美国6个港口港务运营权的收购案。

  当下,一场针对“外国制造”的“质量风暴” 正在美国刮起。除了“中国制造”,“印度制造”看来也遇上了不少麻烦———作为美国最大的低成本药品供应国,今年2月,印度知名制药企业———兰巴西实验室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办事处遭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突击检查。此外,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一年里,被FDA拒收的外来食品中,印度产品首当其冲,共有1763批次……

  当我们截取历史的这几个典型时刻,你会发现一些东西似曾相识———受到刺激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们一再拿起政治武器,经济难题变成了政治问题。目前的“质量风暴”,同样是美国部分政客企图动用政治手段,对发展中国家筑起高高的贸易壁垒。

  从历史上看,出于本国利益考虑,贸易自由及贸易保护政策始终被华盛顿交替使用。目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势头,某种程度上也是由美国国内问题而起。但无论是出自政治还是经济目的,这种排他行为都已经严重玷污了公平和自由贸易的精神。美国千名经济学家最近就联名致信美国国会,强烈要求政客们遵循自由贸易精神。请愿活动的发起人、美国经济增长俱乐部总裁帕特·图米说:“很清楚,一些美国国会议员想把狭隘的政治利益凌驾于已被证明的经济理论之上。事实上,没有一个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的国会议员能为自己的举动找到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事实上,贸易战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广场协议”并没有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反倒使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并极大地拖累了全球经济。而“质量风暴”也是柄双刃剑,把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终将损害美国选民已享受到的“全球化红利”。

  当然,较量可能还将继续,但千万别忘了,“政治思维”不应超越“经济理性”,双赢才是贸易的最高境界。(杨立群)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