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德国驻华大使:德中经贸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 19:04 《中国金融》

  德中经贸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访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

  - 本刊记者 孙芙蓉

  记者:史丹泽大使先生,谢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首先请您谈谈您在出任大使期间两国经贸、金融领域的合作发展情况。

  史丹泽:这些年来,德中之间的商品贸易持续增长。去年,贸易总额增长了25%,攀升至760亿欧元。德国企业在机械和设备制造等领域拥有门类齐全的商品,这对不断成长的中国经济来说极富吸引力。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开始较早,近年来德国在华的直接投资也进一步加大,2005年达到约30亿欧元。目前,德国的银行在中国已经设立了11 家分行和11个办事处。德国的金融机构对中国工商银行华夏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战略性投资。作为重要财团之一,一家德国银行在中国工商银行上市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2006年 12月起中国银行业零售业务的全面开放,我希望在投资银行和微型保险方面也能实现类似的开放。

  德国银行向来形式多样,包括了私人银行、合作银行、公法性质的地方银行和储蓄银行,其中既有大型的、跨国的行业巨头,也有专门面向小领域的、较小规模的银行。像在国有

邮政储蓄银行向私人邮政银行转变、建立住房储蓄银行体系和组织银行协会方面,德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供中国的银行业借鉴利用。此外,全球最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为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提供了便利,前不久,已有两家中国企业在那里挂牌上市。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过去几年里,德中两国在继续发展金融领域的合作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德国储蓄银行基金会和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在建立和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方面的合作项目。

  记者:您从青年时期就开始了对中国的研究,两度在中国工作,写过不少关于中国的研究文章,可谓中国问题的专家,您认为中国的经济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而中国金融业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史丹泽:实际上,我也亲身感受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活力。不仅经济的增长,而且结构改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中国也同时面临着更多艰巨的挑战。我认为,向更具持续性的经济方式过渡是首要的、最重大的任务。像其他崛起中的国家、也像几十年前的工业国家一样,目前中国的主要任务首先要提升经济实力,但也不能忽略生态平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这么说是基于德国的惨痛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乃至普通百姓都必须转变观念,不能让经济增长破坏一个民族的自然生态环境。德国长期以来致力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可以提供一些能让中国从中获益的经验和技术。

  在我看来,中国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在面临老弱病残等重大生活风险方面为百姓提供有效保障。社会福利保障是社会稳定和经济保持活力的一项基础。

  我们可以将金融业比做一个大的工程,当众多工序完成时,比如地基已打好,静力也测算得很好,还并不算结束,这幢建筑必须稳固到可以抵御狂风暴雨甚至地震才算完工。我认为,中国的银行业还有一些机制方面的改革亟待实行,如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众多小型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等。改革的核心思想必须是始终坚持权责一致。如果贷款出了问题,谁决定发放贷款,谁最终就必须为此负责。此外,须加强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这有助于经济的长足发展和保障就业。另外,我认为有必要改进利率和价格间接调控市场的方式,持续放大

汇率的灵活性是个十分积极的信号。除此之外,利率自由化将有助于优化资本配置。通过很多会谈我了解到,中国金融业的相关人士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最近四年来中国的改革成就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记者:目前,德国已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您认为双方如何才能更好地合作,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德在经贸、投资及金融领域的合作中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

  史丹泽:德国和中国对通过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活富裕方面都有着深刻体会,因此两国应致力于世界贸易和资金流的进一步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在国际机构中发挥相应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一直以来,德国致力于提高中国在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同时还为提高中国在其他国际机构中的地位不断作出努力。因为在一个多极世界里,承担制定全球经济框架条件的责任是需要大家共同担负的。在双边贸易关系中存在着非关税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继续认真加以讨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是自由公平贸易和创新的前提,如果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话,是不利于中国企业的。

  记者:德国的金融体系表现出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趋势,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主要经验尤其是监管协调方面的经验。

  史丹泽:在金融领域,德国非常注重制度的框架的构建。其中,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金融市场稳健发展的重要前提。法律制度不仅要确保对财产的保护,还要保证担保与经济风险的承担相挂钩:每一个贷款人都应该清楚,他必须自己去承担和抵御借款人无力还贷的风险,而不是由国家来代替他。这就要求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则体系。此外,独立的中央银行和有力的金融监督对保障制度框架的构建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看来,证券交易所首先是信息交易的场所。证券交易所组织得越有透明度,就越能更好地发挥信息交易的功能,因此,较高的市场透明度和自由的信息交换具有本质意义。汇率和利率的自由形成仍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只有在风险得到适当评估的地方,那里的金融市场才能有效可靠地运行。

  记者:请您展望一下中德经贸领域的合作前景。

  史丹泽:德国对于中国来说是个理想的贸易伙伴。我国在工业品生产领域拥有高技术潜力并以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创新速度快而著称。德国产品品质上乘,德国的服务奉行顾客至上,可以信赖。

  中国追求可持续发展,这可以与德国所提供的高品质的技术产品结合起来。例如,德国在再生能源利用、垃圾处理和清理以及水处理领域拥有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可供中国利用和借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