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从政策优惠向环境优势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12:38 海峡网-厦门日报

  ——我国的改革又走到一个关键时期,厦门经济特区又迎来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

  彭心安

  核心提示

  ●厦门经济特区要特下去,得靠自己把特区先行先试的路走下去。如果特区走的是一条大众化的路,没有任何先行先试的改革,就只能顶着特区的帽子,眼睁睁地看着特区一天天地普区化。

  ●转变厦门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逐步从外延式扩张为主转变到内涵式发展为主的道路上来。集中优势资源,配套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积聚发展。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瞄准先进制造业作为突破口,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

  ●今后还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创新示范功能,进一步健全特区法制环境,优化特区服务环境,完善特区的新型管理体制,从而营造特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最终实现从过去主要依靠政策优惠向主要依靠自身的环境优势转变。

  中国的改革又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央政府接连推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积极引导新一轮的改革攻坚战,人们已经很清晰地听到了新一轮改革脚步声。这种新一轮改革的脚步声给经济特区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经济特区新路

  在自己的脚下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接连出台,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关于经济特区发展方向的思考。尤其是在中央政府批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及成都、重庆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后,很多人给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封”了“新特区”的桂冠,“新特区”的字眼进一步刺激着经济特区建设者敏感的神经,经济特区向何处去?

  其实,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并没有改变中央关于“特区要继续特下去”的政策精神,只是在新一轮改革的大潮中,形成了经济特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专题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格局,引导改革的走向。

  中央批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及成都、重庆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并没有收回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体制创新的权利。中央已多次重申: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

  问题在于,经济特区近几年来已经不能像以往那样为全国提供源源不断的改革经验,特区的创新与非特区的创新相比,已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经济特区正逐步重新挤回到一般区域(简称普区)发展的道路上,特区人已经听不到自己强劲的改革脚步声,看不到特区近几年来改革创新的力作,从而引发关于特区在全国改革大局中地位下降的担忧。

  经济特区要特下去,得靠自己把特区的路走下去。如果特区走的是一条大众化的路,没有任何先行先试的改革,没有为全国提供创新发展的可借鉴经验,就只能顶着特区的帽子,眼睁睁地看着特区一天天地普区化,直到最后彻底普区化,把“特区”二字送进历史博物馆。

  开创厦门经济特区

  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新一轮的改革必将开创一个发展的新局面,厦门经济特区也会在新一轮的改革中迎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命题。胡锦涛同志在6月25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转变厦门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逐步从外延式扩张为主转变到内涵式发展为主的道路上来。外延式扩张目前仍是特区经济发展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补充外商投资项目和引进内资项目来壮大经济规模。应该说,外延式扩张在现阶段仍然是必要的,是内涵式发展的条件和保障。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外延式扩张要以内涵式发展为目的,走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逐步转变到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道路。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从以投资拉动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向以创新推动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我们集中优势资源,配套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积聚发展。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瞄准先进制造业作为突破口,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2006年高新技术企业继续保持着领先发展的态势,全市85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23.2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9%,比上年增长22.0%,高出全市工业增幅1.2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45.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9.4个百分点。从光电子产业及其他一些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的调研来看,要求提高配套服务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呼声比较强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进一步提高厦门的产业层次,是转变特区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2.推进新一轮的体制创新。20多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在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在于特区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引领观念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而当前特区建设面临的新挑战,要求我们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推进三大体制改革与创新,即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当前厦门经济特区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下决心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关于审批制度改革的明确规定:政府只审批关系经济安全、影响环境资源、涉及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及限制类项目,其他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策,依法办理用地、资源、环保、安全等许可手续。对必须审批的项目,要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对照中央的《决定》精神,对照上海、苏州、无锡、深圳、

东莞等城市,我们的审批制度改革落后于人家,成为特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必须继续压减审批事项,归并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

  3.培育经济发展的环境竞争力。新世纪新阶段,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营造出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奋力开拓特区建设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后还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创新示范功能,进一步健全特区法制环境,优化特区服务环境,完善特区的新型管理体制,从而营造特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最终实现从过去主要依靠政策优惠向主要依靠自身的环境优势转变。这要求我们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推进经济管理体制创新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本形成承载功能强、网络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格局,全面提高城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基本形成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立比较完备的社会事业支撑体系和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形成安居乐业、文明向上、心齐气顺的社会局面。

  (作者系厦门市委党校教授)

  来源:【厦门日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