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亚洲金融风暴的再思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16:55 《长江》杂志
编者按:十年过去,关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诸多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有的问题仍在迷雾之中。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不久,1998年4月,时为香港科技大学助理教授的项兵与林莉曾在深圳《证券市场导报》联合发表《亚洲金融风暴的再思考》一文。该文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起因、东南亚国家的自救路径、中国所面对的挑战与机遇作了讨论,此文一经发表即引起强烈反响,而其中的观点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意义。本刊特选编主要内容发表,供读者思考。 项兵 林莉/文 起因再思考 这次亚洲金融风暴表明小型开放型经济存在着一个致命弱点:东南亚各国的股票市场和汇市由于规模小,不成熟,很容易为国际金融大鳄操纵。这与在股市上,小盘股很容易由庄家摆布是一样道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东南亚各国有必要重新检讨其经济自由化,特别是金融市场自由的政策。 东南亚国家的选择 东南亚国家目前有两大选择: 1. 进一步开放市场是一个选择,甚至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条“双赢”的选择,IMF的帮助可以减缓东南亚国家短期债务的压力,但也提供机会,使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和财团可以购得廉价的资产。因此,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将是这个“双赢”选择的大赢家。同时,东南亚可能要为“小赢”付出高昂的代价,包括发展自己的跨国企业的理想的破灭。 2. 另一个选择:东南亚国家在经济自由化上走一点回头路。即紧缩或放缓产品市场的开放,限制资本市场国际化,并加强外汇管制。这条路的好处是它可以给本国银行和企业一个喘息/恢复的机会。但是这个选择的缺点是,短时期内,这可能是一个“双输”的选择。首先,这可能使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可能会给美国金融/经济带来十分负面的影响,并会通过“骨牌”效应(如:其它新兴市场的反应,特别是日本资金从美国撤出),从而引发全球经济大衰退。 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有必要重新检讨(考虑)几个重大国策。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形成一套中长期的对付金融风暴的策略。 1. 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贸易自由化 目前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都无法和世界级的跨国公司相比。现在还不具备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抗衡国际工业巨子的条件。这种状况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来扶植/培养自己的大型跨国公司,特别是要给民营企业一些 发展/长大的时间。 2. 资本市场的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 这场金融危机又一次表明,国际游资对金融市场比较开放,外汇管制比较放松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金融的冲击力和破坏力不可低估。中国政府应在这种新形势下重新更加审慎地考虑资本市场的开放,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与放松管制以及外汇管制的放松(人民币资本账目(Capital Account)的自由兑换)等政策。 中国的对策(可考虑的近期策略) 这次亚洲金融风暴既给中国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会,中国目前可考虑有选择地收购东南亚国家的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 这些目标企业应主要是(如韩国的)高科技企业或者是控制重要自然资源的大企业。也可以考虑几个在中国大陆有大量投资的华人家族企业。无论是何类企业,它们都应具有稳定的市场和良好的盈利纪录。 现在收购/控股/参股一些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既可以减少中国在出口上的竞争,也为中国企业将来扩展在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和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可以扩大中国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