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换一个视角看当前通胀水平上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 14:52 《中国投资》

  ——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的政策含义

  文/程选

  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10年中,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大部分年份低于2%,从决策层、学者到民众,可接受的通货膨胀水平也普遍下降,CPI略有上升就会引起舆论的哗然和政府的紧张。然而,作为一个开放的、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是否具有较高通胀水平的内在需求呢?国际经验以及巴拉萨-萨缪尔森基于这些经验形成的理论似乎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国际经验表明:当以一种货币来衡量价格时,各国的价格水平与人均收入水平成正比(见图),一美元在穷国能买到更多的东西。而决定价格水平国际差异的主要是各国的非贸易品价格。巴拉萨-萨缪尔森对此规律性现象的解释是:在贸易品生产部门(如电脑生产),穷国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富国;而在非贸易品生产部门(如理发服务),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则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国际贸易存在,各国的贸易品价格会大致相同;而穷国由于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较低,意味着穷国的工资水平较低,以致非贸易品部门的生产成本也较低,非贸易品价格也必定随之较低。由此决定了穷国、富国之间的价格水平差异。

  图中的直线是价格水平随人均收入变动的统计预测,它意味着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国家,国内价格上升速度也注定高于其它国家。国际经济学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解释了这种规律性现象:发展中国家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上升较快,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同时,推动整个国家工资水平的上升;而非贸易品部门必定(不得不)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来应对工资成本的压力;于是,以贸易品来衡量,非贸易品(包括服务、初级产品、基础设施、土地、水及其它资源)的相对价格都必定会快速上升;由于贸易品价格受国际市场牵制难以下降,非贸易品价格的上涨必定推动国内整个商品价格指数上升。

  如果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参照上述理论考察我国目前的CPI上升(近期突破3%),则是开放条件下,伴随人均收入水平上升,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间比价关系调整所带来的正常的、规律性的价格水平变动。

  如果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作为高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或许以3%—5%作为价格调控的弹性目标区域更可取。在调控举措上,不要刻意地对略有上升的CPI加以抑制。刻意抑制国内价格上升可能会带来如下问题。

  第一,会扭曲国内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比价关系,妨碍价格机制功能发挥以及均衡价格体系的形成,客观上形成国民经济对贸易品生产部门的补贴。

  第二,如果刻意抑制国内价格上涨,要实现人民币实际

汇率一定幅度的升值,需要更大幅度的名义汇率升值调整。而在名义汇率不能迅速调整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及热钱流入格局将会继续保持,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将会延续。

  最重要的是,我国国内价格确有向上调整的现实需要。为使国民经济真正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必须通过法律制度的健全,使企业原来外部化的成本内部化;必须完善市场定价机制,提高土地、水资源、

能源及其它资源品的价格。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转变增长方式,而转变增长方式本身将推动全社会价格水平上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