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警惕亚洲金融市场三大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 00:25 证券日报

  □ 雷曼兄弟研究部

  亚洲金融危机过去了10年,现在亚洲(日本除外)各经济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基础坚实,通胀在控制之中,而且我们预期今明两年总GDP增长将超过8%。

  然而,在这个良好的背景下,需要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存在三个主要的风险。

  风险一 美国经济大幅放慢,蔓延到欧元区和日本。我们不认为亚洲(日本除外)地区和全球增长没有联系。当然,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增长,而且地区内贸易已经扩大到总出口的将近五分之二。然而,地区内贸易中有超过三分之二是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中国是主要的加工地),其中有一半左右是该地区以外的需求推动的。我们认为:全球需求的大幅萎缩将对亚洲(日本除外)地区的跨国供应链造成很大的涟漪效应。非常开放或国内需求低迷的经济体(例如新加坡、香港地区、泰国和台湾地区)似乎最容易受到冲击。

  风险二 目前处于非常低水平的全球风险厌恶程度提高,从而引发流入该地区的大量资本出现回流。日元利差交易的解套可能会加剧这种状况。高利率货币、固定汇率或基本面相对薄弱的经济体(例如印度尼西亚、印度、香港地区和菲律宾)似乎最容易受到这个风险的影响。

  好消息是:如果这两种风险中有任何一个真的出现,亚洲(日本除外)地区也有足够的政策回旋空间。政府预算普遍良好,这为财政政策扩张留下了很大的余地。而且鉴于通胀得到良好控制,几乎所有的亚洲央行都可能会降息。另外,如果出现资本外逃,多数亚洲央行拥有创历史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来为本国货币护航。

  风险三 强劲、持续的资本流入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会让货币面临很大的升值压力。通过外汇干预放慢货币升值步伐有助于保持出口竞争力,然而危险在于:亚洲各央行会在设定利率和控制货币状况方面失去一些自主性,造成的负面结果是经济过热、推高资本价格泡沫/或通胀。

  本周的预期调整: 我们已经上调了对香港2007年(从5.5%上调到6.0%)和2008年(从6.5%上调到7.0%)的GDP预期,也上调了对新加坡2007年(5.5%上调到6.5%)和2008年(6.0%上调到7.0%)的GDP预期。

  亚洲金融危机大事记

  1997年7月2日 泰铢兑美元汇率下跌20%,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

  7月9日 马来西亚股市指数下跌至18个月来最低点。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中央银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国货币。

  7月22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首次运用1995年建立的“紧急筹资机制”,向菲律宾提供10亿美元贷款。

  8月15日 港币遭投机者袭击,香港特区政府投入储备保卫港币。

  10月22日 亚洲各国货币继续狂跌,金融危机进入最严重时期。

  10月28日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香港地区股指均跌破历史纪录。

  1998年2月9日 发展中国家24国集团聚会加拉加斯,签署了《加拉加斯声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提出金融风险防范的七大要点。

  3月9日 世界银行和亚洲

开发银行在马尼拉举行会议,设法解决亚洲金融危机。

  3月31日 韩国政府决定向外资全面开放金融业,从4月1日起允许外资进入

证券、银行业,从7月起实行外汇市场自由化。

  8月28日 香港股市当日总成交金额达790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恒生指数报收7829点。香港特区政府打击国际投机者的行动初战告捷。

  1999年7月2日 东南亚已经开始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为:新加坡1.2%、菲律宾1.2%、马来西亚1.6%、泰国3.5%、印尼10.3%。此外,东南亚国家外汇储备有所增加,对外贸易也都保持顺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