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俄罗斯经济出现新态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01:12 《中国商界》杂志

  文 / 本刊特约撰稿 李璠

  近来俄罗斯经济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热议。俄《共青团真理报》2006年9月26日报道,俄罗斯财政部长亚历山大·库德林在接受俄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采访时指出:“我们将建立像美国或德国那样的财政金融体系。可以说,只要推行非常合理的财政政策,这个目标就能在10年完成”。他的十年赶超美国的理由:“根据世界各大评级公司的认定,从2000年至2006年,俄罗斯的评级已从最低的财政危机级上升到适宜投资级。也就是说,外国人可以放心到俄罗斯投资了。”库德林还打保票说,俄不会再发生金融危机,稳定基金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这是确保俄经济稳定的强大后盾。

  2007年1月27日库德林再次向新闻媒体宣布:“2007年1月俄罗斯开始书写新的历史篇章,俄罗斯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1990年苏联解体前的国民生产总值。如果统计显示俄罗斯的经济已经超过

意大利,那么我们的经济将在2009年超过法国。”一向低调的俄罗斯经济高官做出这样的预测,那么俄罗斯真的会创造经济奇迹,两年内超过法国,10年赶超美国吗?俄罗斯真的能在不久的将来变为经济强国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俄罗斯经济10多年来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2006年俄罗斯的宏观经济状况,然后再探究这一说法。

  独立后的俄罗斯经济

  自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看起来就像一艘漂泊在茫茫大海中的巨轮,急剧下沉,无人搭救。直到1999年3月,这艘巨轮才停止下沉,俄罗斯经济开始止跌回升。(见图表一)

  数据显示,从1992至1998年俄罗斯GDP共计下降了50%以上,工业下降了60%以上,农业下降了40%以上,通胀率高居不下。在1997年出现微弱增长之后,1998年由金融危机而引发全面经济危机,进而蔓延为全社会危机。这7年间经济下降幅度之大,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各个经济领域,包括支撑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如能源、天然气部门也出现了下降),危害之深,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4年(共下降23%),俄经济几乎濒临崩溃。这表明,自1992年年初实行的激进式“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方针完全失败了。实施的结果变成只有休克,没有治疗:俄罗斯既没有摆脱经济危机,更没有振兴国家,反而使得国家陷入越来越困窘的境地。由此看来,这种激进的改革措施不适合俄罗斯国情,即“药不对症”。

  事实上,实施“休克疗法”一是要有市场经济作前提,二是市场经济的传导机制有效。在此基础上把“休克疗法”作为遏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的方法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小国可以取得成功(如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波兰等)。但俄罗斯是个大国,而且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运行了60多年,其体系庞大、复杂,已形成刚性,政府的政策下达后,向市场发布信号,市场接收后并不能做出有效的反应。不仅如此,苏联历史上长期形成的重轻农比例失调,重工业过重,而重工业中的80%都与军事工业有关,而军工产品只有一个订户那就是政府,要使这样的庞大经济体走向市场化是非常困难的。此外,经互会的解散,苏联解体打破了原有体系的内部经济联系。冷战后形成了两大平行市场,苏联经贸往来主要对象是经互会国家,经互会解散,东欧国家回归欧洲,加之苏联解体,取而代之的是独联体,但其“独”大于“联”的局面,也给刚刚获得独立的俄罗斯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1999年12月31日,千年之交的日子,更是载入俄罗斯史册的日子,叶利钦突然宣布辞去俄罗斯总统职务,由普京接任代总统。这艘航行中的巨轮更换了一位舵手,随之海平面上空出现一抹霞光,阴霾的乌云渐渐消散,俄经济一扫转轨后多年的颓势,出现连续8年的快速增长。(见图表二)

  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总量增加了70%。这一速度在世界大国中表现得算是比较突出了。如今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BRIC)有经济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的“金砖四国”美誉。俄通胀率1999年为36.5%,到2006年通胀率就被控制在一位数以内,即9%,这在新兴的俄罗斯国家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8年间,俄罗斯的工资和居民收入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现在,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人均约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人民帀3200至3360元)之间。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诚如普京总统在2007年2月1日克里姆林宫举行记者招待会时的开场白:“不管政府具体做了些什么,整个国家,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服从于一个目的,即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006年4月17日世界银行专家公布了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报告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

  2006年俄罗斯经济出现新态势

  首先,居民消费和投资扩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2006年经济增长的6.9%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国内因素——消费和投资需求拉动的结果,这与俄经济前几年的发展有本质的不同。普京总统称2006年为转折之年,俄将从稳定政策过渡到发展政策。

  2006年俄罗斯居民的工资水平大幅度上升,平均增长13.3%。全国范围内俄罗斯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10%,养老金5.4%。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教育行业工资平均增长了30%,医疗卫生行业工资增长37%。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在居民实际收入大幅度上升的同时,商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3%。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房价大幅攀升,2006年莫斯科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100%。当然这与住宅投放总量偏低有关,目前的住宅投放总量还不及1990年水平,只有它的82%。

  2006年固定资本投资增长率达到创纪录的水平——13.2%,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和有色金属加工业以及商业领域的投资增长表现最为突出。全年投资总额共计9亿卢布,财长库德林认为,“俄罗斯经济奇迹自此开始”。

  俄原计划2007年元旦实行卢布的完全自由兑换,但由于2006年夏季提前实行货币的自由兑换,这一措施提高了国际金融界对俄罗斯经济的信任度。2006年流入俄罗斯的私人资本达到410亿美元,其中310亿美元是外国直接投资。私人资本大规模涌入俄罗斯,创历史最高记录。

  2006年的增长主要靠内需的拉动,投资增加、工资增加、养老金增加,这些因素拉动经济的贡献率是70%;而国际市场上行情的变化,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0%,这使俄罗斯经济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其次,宏观经济环境的大幅改善。

  俄罗斯已提前支付并偿清了前苏联的外债。苏联解体时,俄罗斯继承下来的债务约为1765亿美元(因外债是按不同货币计算),这相当于GDP的90%,沉重的债务包袱一直压在1990年代、甚至本世纪初的俄罗斯肩头,一度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2006年俄罗斯不仅为自己,更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支付了220亿美元债务,提前偿清了所有债务。

  不仅如此,2006年俄罗斯联邦的黄金外汇储备从1999年底的125亿美元增加到3037亿美元,居全球第三。再算上880亿美元的政府稳定基金,以备全球石油、天然气乃至整个能源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时抗御风险的能力,总计近4000亿美元的资金有助于俄经济的稳定发展。与苏联解体初期外汇奇缺相比,今日俄罗斯的财富已大为可观。

  2006年还是IPO年。这一年股市行情比较好,俄罗斯大公司市值增长超过90%,金融市场的总市值高速上升,接近万亿美元大关,与2005年比,增幅80%。俄罗斯大公司以百亿美元如此大的规模在国际和俄罗斯市场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这一指标上俄已跻身全球10大经济实体之列。

  2006年通胀率9%,这是自1992年来的第一次降至一位数以内,与年初预计的目标相吻合。

  第三,工农业生产持续增长。俄工业增长率达到4.7%,农业增长1.9%。在工业发展中,加工制造业取代天然气和水供应部门,增速最快。交通和通讯业增长率亦居于前列。零售商业增长率14.6%。建筑业在连续6年匀速增长7.6%的基础上,2006年又增长了15.7%,增长一倍之多,刷新了历史记录。 从全国来看,零售商业和建筑业成为2006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上述几项指标看,俄罗斯已经从跌倒中爬了起来!2006年恢复到1990年解体前的水平。

  但我们应清楚看到,俄罗斯在这几年里取得的不平凡成绩主要来自于石油收入所带动的巨大内需产生的动力!

  能源的推动力

  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天然气占38%。石油、天然气在世界出口市场上的比重则占15.2%和25.8%。这样的储量和出口量在世界市场上可谓举足轻重。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生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欧佩克组织。

  自1999年以来国际油价猛涨,能源普遍紧张,资源产品需求旺盛,俄出口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产品,这也是当时解决其经济困难,化解社会矛盾不得不借重的、又能见效的有限办法之一。高油价换回的巨额外汇,不仅使俄罗斯提前偿还了外债,而且大量进口了用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机器设备和居民消费所需的日用品。于是,俄罗斯的国内投资和消费也迅速扩张,构成了消费、投资和出口 “三驾马车”一起拉动经济向前奔走。

  目前俄财政收入的40%~50%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收入。这一方面提高了居民的工资水平,实际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同时改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能源出口的增长使得贸易顺差扩大,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其增长幅度也有所加快。俄政府每年在编制下一年预算时总要先对石油价格进行预测,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各项收入和支出指标。比如2007年俄联邦预算是在预测明年俄原油在国际市场上的平均价格能维持在每桶61美元的基础上编制的 。由此可见,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石油发动机”之上的。

  自此我们再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即俄罗斯经过两年能赶上法国,10年内赶超美国吗?

  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有大国心态。然而,国家的强大要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尤其是靠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这个国家是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已被近代大国崛起的历史所证明。当然,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但却不能构成一国经济强盛的充分条件。世界上许多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如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经济却长期落后。这是 “自然资源的诅咒”。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财富较多,但经济单一,并不是经济强国。而历史上的英国、今天的日本自然资源匮乏,但它们却是经济强国。

  俄罗斯的科学技术基础雄厚,国民素质很好,可俄罗斯除了宇航工业和军火工业出口有优势外,其他很少有世界知名的品牌,也很少有高科技水平的民用企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能与别国竞争。美国兰德公司曾发表了题为《2020年的全球技术革命》研究报告,对未来15年内世界许多重要国家的可能的科技贡献做出评价。得分最高的仍然是美国,为 5.03分,远远超出其他国家;俄罗斯只得到0.89分,名列第19位。

  此外,俄也没有完全融入到贸易全球化的进程中,至今俄罗斯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与美国于2006年11月签署了有关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标志着俄在融入世界经济过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因此,俄要赶超法国、甚至美国的预言,我个人认为还需假以时日,目前看这仅是个说法而已。

  建立经济特区

  近年来,随着整体宏观经济情况的逐步好转,为解决日益凸显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以及经济结构失衡的现象,同时也为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强国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俄罗斯政府于2005年7月正式通过了《俄联邦经济特区法》,兴建经济特区。

  早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也曾建立过19个自由经济区,但没有成功,一来当时俄罗斯建立自由经济区主要是为了换取西方的政治支持,联邦政府虽然设立了自由经济区,却并未向地方放权,也没有明确的经济政策,仅做样子而已;二来由于当时俄罗斯政局动荡,腐败严重,不但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国内资本也大量外流,流出的资金远远大于流入的量;三是当时俄罗斯看法比较保守,对吸引外资心存疑虑。因此到2000年,这些自由经济区中的大部分已被撤销。

  这次经济特区的建立,既有总统普京大力推动,也有政府、议会、商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筹建工作非常迅速。2005年11月,首批成立六个经济特区。即建立2个工业生产型和4个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后,突出技术型和产业导向性。但现在技术园区的优惠政策尚不明确,目前的说法是政府将出资建设技术园区内的基础设施,但区内企业并不享受与经济特区相同的税收和关税优惠。俄政府又于2006年宣布在全国建立7个海港型经济特区和旅游休闲型经济特区。此外俄政府还决定建立“俄罗斯风险基金”,把纳米技术、医学、清洁能源、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风险投资,以实现俄经济从原料型向高科技发展方向转变。

  俄罗斯经济的未来态势

  俄罗斯在经过了2006年高于预期的经济增长之后,对今后发展态势不应过于乐观。首先1990年代经济急剧下滑后,出现连续多年的增长,实属恢复性增长,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刚刚超过了1990年苏联解体前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

  其次,俄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依赖程度高,俄政府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努力非一朝一夕即可见效。工业生产增长缓慢,能源工业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俄政府通过设立投资基金积极支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进程缓慢。

  第三,还存在一些隐忧,一是卢布升值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两难的选择。卢布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由于石油交易中国际市场对卢布的需求大增,因而导致卢布汇率上升。卢布升值对进口有利,但将给出口带来压力,价格走低的进口货会部分取代国产货,从而使俄部分生产商面临更严酷的市场竞争条件。另外,由于卢布进入升值轨道,俄国内外投资者大量买进卢布以期从其汇率的进一步上升中获利,也会造成外资流入进一步增加,外资中的投机资本的比重一旦增加,可能会带来金融风险。二是近年来工资支出增加,导致产品成本增大,这削弱了俄罗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俄罗斯人提出赶超美国并非新鲜事,库德林只不过是将前苏联领导人的老口号换了新调门。70年多前斯大林就曾宣布:“我们落后发达国家50至100年,我们应在10年内缩小这个差距。”此后,赫鲁晓夫也曾提出“赶超美国”的口号,然而他们的愿望都落空了。今天俄美之间综合国力的差距还很大。普京在其第一任期内的目标还比较谨慎,只提出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方面赶超西班牙、葡萄牙。俄民众对库德林的大话不以为然,甚至大泼冷水。《共青团真理报》就此对读者进行的调查显示,57%的民众认为,还是先赶超葡萄牙现实些。

  作者简历

  李璠 经济学博士,主研方向俄罗斯东欧经济,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1983-1987年 就读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7-1989年 就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9年 毕业后留校,在当时的苏联东欧研究所任教。苏联解体后,改名为东欧中亚研究所。

  1999年 考入本校在职博士生,世界经济专业。

  2000年 人民大学的苏东所与国政系合并,成立国际关系学院,任教至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