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田园文化经济:都市农村经济的现代化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 10:02 北京日报

  “田园文化经济”都市农村经济的现代化之路

  ——都市农村经济的经济哲学分析

  王海平

  农村的现代化始终是现代化的难题,不仅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落后使之成为难题,更重要的是一些人在指导思想上往往把农村现代化当作整个现代化的负担,没有把农村现代化作为整个现代化的积极方面来对待。我党历来重视并全面对待农村的现代化问题,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这种认识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整个现代化的全局中来考虑,并且从宏观统筹的角度指出,今天对农村的投入,必将激活农村的生产要素,刺激内需的扩大,促进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这些思想和举措都是战略性的、带有根本性的。几年来经过实践,人们的认识不断统一,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使之逐渐成为深入人心的指导思想和主导理念。

  -今天的农村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知识经济等各种经济形态的交错与混合,其发展理念与以前已经有了根本性区别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

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的理念上,空前地强调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强调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应当说,这对于理解、建立新的农村经济形态提供了理论指导。从整个国家的经济形态背景来看,我国经济现在是各种经济形态处于交错、混合以及不均衡分布的阶段。既有农业经济的特点(以劳动力为基础,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又有工业经济的特点(以资本为基础,以机器为基本生产工具),更有知识经济的特点(以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生产力)。同时,在不同地区又不均衡地分布着。这种状况,为我们建立和明确都市农村经济的理念,当然是经济形态层面上的理念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在今天,都市郊区的情况就是各种经济形态的混合与交错。譬如观光农业,既有农业经济的特点,有传统农业元素的存在,劳动力仍是基础,土地仍是生产资料,又有现代知识经济的特点,知识也是基础,科技也成为生产力。如许多观光果园,就是在园林这个传统农业要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知识经济和休闲理念而设计建设的。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传统农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融合,所以是农业知识经济。同样,现代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值构成中,来自加工本身的附加值比例已是原料成本的数倍。这当然也不仅是第一、二产业的简单衔接融合,而是整个经济形态在起变化。在都市郊区的农村综合经济收入构成中,传统农业产品的收入比例在下降,而加工和其他附加值的比重在上升,说明工农业经济形态在交融。农村综合经济的这种混合与交融的特征,使人很难把产业现象按原来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链做清晰的划分,甚至不能按传统经济学思想来诠释当前的经济现象,而必须引入知识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一经济领域的交错与跳跃,使得我们提出崭新的都市农村经济理念有了可能。由此,我们尝试着提出“田园文化经济”或“自然知识经济”的理念来描述、解释并预测都市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向、特点。

  -人与自然和谐,不仅是一种伦理观念和社会观念,更应成为一种经济理念和经济哲学原则

  长期以来,经济学是最活跃的社会科学领域之一。但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角度来看,经济学更多地是研究人自己的活动。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研究的是消费、货币、价格以及种种关系、规律等,这差不多是近现代以来经济学的主流,而较少研究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大系统的关系,或不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发展到今天,必须正面地、建设性地而不是警示性地提出并面对这个问题。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是一种伦理观念和社会观念,更应成为一种经济理念和经济哲学原则,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认识都市农村经济问题发展的的问题和趋势。

  我们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实质上也蕴含着对自然规律、自然秩序的遵从、尊重。资源问题是经济的,也是哲学的、世界观的。在工业经济时代,我们过多重视经济增长,而不重视发展与整个自然、宇宙大系统的平衡、协调,在主导思想上是自私的、短视的。这已为20世纪70年代

罗马俱乐部的学者们深刻地揭示过,如《增长的极限》等著述里所警示的那样。后来经济学界研究了这些问题,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和有效的调整,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中,把资源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但是没有上升到经济形态高度来认识,所以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至少还没有树立起建设性的理念来,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能否保持和谐,能否保持经济的活力。

  -“田园文化经济”:都市农村经济的未来形态

  我们注意到,不仅都市郊区经济是各种经济形态交错混合的,而且整个经济形态也在往混合交错的方向发展。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经济的模式在发生革命性变化。不仅像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指出的那样,企业小型化、家与工作场所合一等,而且更为深刻。产业布局、经济活动模式、城市形态、城乡关系等都在发生革命性变化。从都市郊区来看,这恰好是一种对传统田园经济的诗意而理性的回归。对自然秩序、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知识经济、数字时代使经济形态的交融成为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都市郊区经济是“田园文化经济”。我们的“田园文化经济”实质上是各种经济形态的一个集结点。在那里,农业向加工业和休闲业发展,成为穿透和衔接第一、二、三产业的有机混合产业;知识经济从空间上向郊区延展,活跃在其中的人,将是新经济理念的创造者、实践者,包括新型农民。

  在实践层面上,北京和全国许多大都市郊区农村经济已经显现出来这样的经济形态交融的端倪。农业本身已与加工业、休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农村本身已经在向着泛城市化方向发展,随着教育、卫生、科技设施的完善,尤其是科研院所和高等教育、文化产业布局的逆城市化,都市郊区越来越成为未来的田园文化经济区域和“未来的城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述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正处在日益缩小的历史进程中,因为经济形态的变化使之具备了可能。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书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