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五十岁的欧盟能否知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2日 13:37 《经济》杂志

  (作者:文/本刊记者 刘建辉)

  每年的5月9日,位于北京东直门外大街的欧盟驻华代表团使馆都会举办“欧洲日”庆祝活动。随着欧盟不断扩大,最近几年的庆祝活动上,这个本就不大的使馆越来越拥挤了。院子里站满了人,稍不经意,就能与一个国家的大使擦肩而过。会议室的旗帜墙三年前还只有16面旗帜,现在则满满当当地排列了28面旗帜。

  2004年5月1日欧盟一次接纳10个新成员国的时候,很多人在谈论欧盟的边界在哪里?当时的欧盟被乐观的氛围笼罩着,似乎欧盟会一直不停地扩张下去,甚至会突破它的地理疆界。2007年1月1日,伴随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欧盟东扩再次成为了一个热点词语,然而这一次,在庆祝活动之外的地方,欧盟则被一种忧虑的情绪纠缠着。在确定有条件地接纳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公开表示,“1957年以来的第五次扩大可能是很长时间内的最后一次”。

  欧盟的扩大终于触到了边界。

  庄子在2000多年前就感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欧盟东扩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历史性任务,也是一个利益整合的过程。对于15个老成员国来说,他们期待着一个规模更大的统一市场能够为国内不景气的经济带来扭转。

  而对于积极申请入盟的成员来说,从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将获益。根据入盟候选国制度转轨的“哥本哈根标准”的要求,中东欧国家在一系列标准方面要达到欧盟的要求。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伊斯蒂瓦亚在接受《经济》专访时说表示,“‘欧盟标准’的压力也是努力进行政治和经济体系转型的动力。”民意调查也表明,东欧国家居民对于欧盟东扩的支持率要比西欧人高的多。在罗马尼亚申请加入欧盟的过程中,民意支持率一直在80%左右。

  不过,在2004年欧盟东扩之后,问题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一是,欧盟东扩并没有达到预想的刺激经济的效果。早在2000年欧盟制定里斯本战略时,就提出欧盟GDP的年均增长率应为3%。但直到今天,大多数老成员国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二是,欧盟为新成员国的转型付出的成本太高,引起了纳税人的不满。2004年吸收的10个新成员,欧盟将花费1000亿欧元(到2009年)帮助他们满足“欧盟标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到2009年也将需要450亿欧元。

  三是,欧盟似乎越来越缺少东扩的政治动力。冷战结束后,欧盟为了防止中东欧各国被俄罗斯重新纳入其战略轨道,出于政治目的,欧盟一开始开出13个成员国名单,并开始同除土耳其以外的12国谈判。现在看来,这种政治动力已经不存在了。

  巴罗佐说:“在《欧盟宪法条约》的批准悬而未决之前,欧盟进一步扩展实为不智之举。欧盟在确立新规则使欧盟的扩展更加有效之前,接受新成员入盟的能力是有限的。”

  2005年,《欧盟宪法草案》危机事件表明了欧盟内部在欧盟扩大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欧盟中的多数公民认为,欧洲既有地理界线,也有政治和文化界线。同样,东扩也应该有一个范围,并不是越大越好。他们说,如果让土耳其、乌克兰、格鲁吉亚或高加索地区的国家都入盟,那欧盟还有什么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不仅如此,这次危机还直接表明了欧洲公民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作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的大国,法国和德国一直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而荷兰,作为一个开放程度很高的国家,寻求和支持欧洲一体化就再合理不过了。因此,法、荷两国公民对《宪法》的否定,让人们对于欧盟的未来的憧憬一下子变得模糊起来。

  今年3月25日,欧盟50岁的生日,欧盟国家领导人发表了《柏林宣言》,表示要在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前结束欧盟制宪危机,使欧盟建立在“一个新的共同基础之上”。50岁的欧盟能否看到自己的天命?

  当代哲学大师哈贝马斯在2001年第27期美国《时代周刊》上撰文指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动机越来越弱了,如果要动员大众真心实意地从政治上支持这一充满风险的联盟大业,单单依靠经济利益的动机是远远不够的;在此之外,还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趋向。

  欧洲一体化如今真的遇到了“共同的价值趋向”这一难题,历史又一次被哈贝马斯言中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