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是否还有人口相对红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 16:51 《新财富》

  作者: 李迅雷

  不能简单地通过比较人口的年龄结构来判断中国和印度竞争力孰高孰低。

  中国在人口红利阶段恰好遇上了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和转移,而当印度的人口红利窗口打开时,这一趋势已近尾声,难以与之对接。因此,尽管中国可以享受人口红利的时间不长了,但与发达国家及印度比较,仍有望继续享受“人口相对红利”。

  资本市场是一个最会讲故事、编神话的地方,2007年讲得比较多的、关于支撑牛市的有力依据之一就是“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期”已近黄昏

  所谓人口红利,指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将带来劳动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投资增加和妇女就业机会增加等,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或“人口红利期”。

  据测算,中国获得的人口红利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占到了26.8%。正如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不是最近出现的一样,人口红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现了,只是当股市上涨的时候,大家才异口同声讲这两个故事。

  但根据美国战略及国际研究中心(CSIS)测算,中国的劳动人口大约在2015年达到高峰,即人口红利在不到10年内将耗尽。而世界银行更为悲观,其《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在3年后消失。翻阅其他人口学家对人口红利的观点,发现与证券市场分析师们对人口红利津津乐道相反,大部分专家对人口红利的持续时间和贡献都没有过高期望,反而担心随之而来的、由于老年人口抚养负担加重带来的“人口负债”。

  如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中国的总人口数将于2030年达到14.39亿的顶点后开始下降。劳动年龄人口2013年停止增长,稳定几年后开始下降。2013年以前,少儿抚养比下降幅度超过老年抚养比上升幅度,总抚养比下降。2013年起,少儿抚养比趋于稳定,老年抚养比会迅速上升,人口抚养比不再是人口红利源泉。中国的人口结构在1953年是典型的金字塔形,现在已接近橄榄形。而联合国预测的结论也与中国学者类似: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将逐渐下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此看来,人口学家的眼光要比经济学家看得更长,中国经济虽无近忧,却有远虑。

  全球老龄化趋势下中国能否获得“人口相对红利”

  根据2005年的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堪称“未富先老”。

  不仅如此,中国老龄人口增长率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全国老龄办今年2月首次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特征。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

  老龄化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如联合国近期出版的《世界人口展望:2006修订》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今后40多年人口发展趋势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发达国家,目前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超过15岁以下儿童的数量,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是儿童数量的两倍。

  把上述两份报告作比较,不难发现,在全球老龄化趋势下,中国尽管有加速趋势,但大约在15年以后老龄人与少儿之比才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比例,所以,中国之于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的相对优势依然可以维持15年左右。如按联合国的测算,德国、

意大利、日本、韩国、前独联体国家和一些小岛国等46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在2050年时将低于2005年的水平。而人口增长数量最大的国家分别为: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美国、孟加拉国和中国,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数量将占到总人口增长数的一半。可见,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在总和生育率不高的情况下,人口数量的增加还是非常可观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今后仍具有人力资源优势,确实存在着“人口相对红利”(表1)。

  然而,中国在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吸引海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后,在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之后,是否会在今后三五十年内被印度所替代呢?

  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通过比较中国和印度人口的年龄结构来得出竞争力孰高孰低的结论,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去分析。印度的名义劳动人口在未来会超过中国,但由于印度的文化习俗原因,妇女的就业率较低,这将给实际劳动人口打折扣;另外,印度的人口分布不均匀,贫困地区人口密度大,教育水平低,而且流动性也不强,这又会使得实际可供的劳动力数量打折扣(表2)。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在人口红利阶段恰好遇上了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和转移,而中国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低廉而庞大的劳动人口以及巨大的市场,恰恰是其制造业转移的最适宜的对象。而当印度的人口红利窗口打开时,发达国家的大规模产业升级和转移已近尾声,难以与之对接。

  因此,尽管中国可以享受人口红利的时间不长了,但与发达国家及印度比较,仍有望继续享受“人口相对红利”。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xincaifu@p5w.net。

  声明:本刊电子版已经独家授权给全景网,未经全景网书面授权,禁止任何方式翻印或转载。侵权必究。转载联系电话:0755-83247179,邮件:xxsq@p5w.net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