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第三产业的优先发展与改革开放的重点推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 01:56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汪海波 就新中国建立以来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情况来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第三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1952年~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8.6%上升到了39.5%。但须着重指出:我国第三产业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严重地扭曲,以致当前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06年我国第三产值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2003年低收入国家为49%,下中等收入国家为52%,上中等收入国家为59%,高收入国家为71%。按当年汇价计算,2006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900美元,高于低收入国家,与下中等收入国家大体相当,低于上中等收入国家,更远远低于高收入国家。但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比2003年低收入国家还低9.5个百分点,比下中等收入国家低12.5个百分点,比上中等收入国家低19.5个百分点,比高收入国家低31.5个百分点。在这方面居于世界后列。 为了改变这种滞后状况,就必须在今后一个长时期内实行第三产业的优先发展,使其增速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需要强调,这是当前有关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一个全局性问题。这样做,有助于进一步缓解主要由工业发展过快而带来的经济局部过热,并防止向过热转变;有助于解决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产业结构失衡乃至整个经济结构的失衡;有助于从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增长等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助于缓解能耗过大和环境污染严重这两个最大的经济发展瓶颈;有助于促进扩大就业和建立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从加快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方面缓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失衡;有助于从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方面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有助于从发展服务业、优化其结构以及提高其技术水平等方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实现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涉及众多方面。诸如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建国后长期推行强速战略,盲目追求经济的高增长;经济结构失衡(包括投资与消费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失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城镇化率低;第三产业要素投入不足和劳动生产率低;以及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相左的观念等。但根本原因还是第三产业改革开放滞后。1978年以来,作为经济发展根本动力的改革,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由此推动了第三产业比重的迅速恢复,并上升到了建国以来从未达到的高水平。但同时需要看到,无论是存量改革还是增量改革,工业都是领先的,第三产业都是滞后的。据有关学者计算,到2006年,全国约有80%左右的国有中小企业已经完成了改制,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在国有大企业中,目前国资委管理的约有160家,各省市自治区大约平均各有30家左右。其中相当大部分已经完成了股权多元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造。当然,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还很重,要真正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大约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但相对来说,国有第三产业的改革则还要滞后得多。这一点当前突出表现在垄断行业、文化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方面。这是就存量改革来说的。在增量改革方面,就对民营经济的开放来说,工业比第三产业要早得多、快得多,这当然是从总体上说的。在第三产业的某些方面(如商业)对民营经济的开放并不晚。但在一些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域(如垄断行业和文化事业方面)则要晚得多。直到目前为止,这些领域对民营经济的开放仍然严重滞后,某些方面的开放程度甚至还不及对外资企业。当然,在第三产业的某些领域(如涉及国家安全和关键经济领域)是需要国有资本控股经营甚至独资经营的。但即使考虑到这些因素,仍然可以说,第三产业对民营经济的开放还是滞后的。就社会体制的改革来说,第三产业也是滞后的。这突出表现在城乡二元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滞后上。比如,在20世纪末,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为城乡二元体制最基本组成部分户籍制度当前还只是在某些省市破题。显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进展这种不平衡状况,必然导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不平衡发展,工业发展过快,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因此,要优化发展第三产业,改变这种滞后局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把加快改革开放的重点推进到第三产业方面来。 为了加快第三产业的改革开放,以下三点值得着重注意:其一,要从思想上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以加快第三产业步伐为重要特征的新阶段。就国有经济的改革来说,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已基本实现;在大型企业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实行了股份制的改造;现在剩下来较多的是垄断行业,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属于第三产业。就国有企业和国有事业的改革来说,后者要滞后得多,迫切需要加快改革步伐。而这些事业单位一般都属于第三产业。当然,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也很重要。但这方面的改革,相当大地部分也属于第三产业改革的范畴。就开放来说,第三产业开放是明显滞后的。但到2006年12月,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已经结束,面临着扩大开放服务业的形势。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服务业方面的跨国投资,大约占到全世界跨国投资总量的60%,并正在全球寻求投资机遇。这样,扩大服务业开放必将成为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点。其二,第三产业改革的重要特点是,它更多地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以及基本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制度。因此,对待这些方面的改革,必须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必须坚持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以及基本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制度。当然,又必须是积极的态度。其三,相对工业来说,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极为复杂,情况各异。因此,在这个领域扩大改革开放,必须特别要注意各行业的特点。比如,对垄断行业的改革来说,要区分是行政垄断、经济垄断和自然垄断。一般说来,对行政垄断要坚决破除,对经济垄断也要制止,对自然垄断则需注意:⑴随着科技进步,有些原来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也可以引入或部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⑵在多数自然垄断行业中,既有自然垄断业务,也存在非垄断业务。对后者也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⑶对我国当前名为自然垄断实为行政垄断的行业,也需坚决破除,引入市场竞争。再如,对科教文卫等事业的改革,则需区分是提供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还是非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对提供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是可以由公共财政负担的,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对提供非公共产品的,则完全可以市场化;对提供准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的,则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