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深化金融产业功能 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 11:49 《中国金融》

  重庆银监局局长 洪虹

  城乡关系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这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思路和决策,也从根本上为解决新阶段的 “三农”问题和理顺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目前,重庆正在争取成为“国家级统筹实验区”,这就要求重庆从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出发,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金融活动作为造就一个国家、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布局和产业分工的决定性力量,理应在重庆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金融需求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城乡统筹是要把挖掘农业自身潜力与工业反哺农业结合起来,把扩大农村就业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结合起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稳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具体到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可以用“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来概括:“一圈”是以主城为核心,在1小时通行范围内建设一个经济圈(包括重庆主城9区、渝西经济走廊所有区县以及三峡库区经济区的涪陵、长寿等区县);“两翼”是以万州为核心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核心的渝东南地区。 实施这个战略,一方面要求充分发挥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培育核心经济板块和区域经济增长极,建设产业聚集、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以工哺农的战略平台。另一方面要带动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区的发展,特别要把库区产业发展和着力解决移民就业问题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最重要工作。力争到2012年,库区基本形成优势特色产业体系,使有就业能力的城镇移民基本实现就业,农村移民富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就业,确保100万移民逐步致富,1000万库区群众安居乐业。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来讲,当前金融产业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金融产业如何实现率先发展的问题;二是在促进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二元经济转换过程中,金融产业功能如何定位、作用如何发挥的问题。具体来讲,重庆城乡统筹对金融产业发展提出两项功能需求: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金融产业强化就业和产值创造功能。金融产业产值创造是重庆城乡统筹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要求。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内部也有高级化趋势,即第三产业的第一层次(传统商业等)比重稳定降低,第二层次(金融业、

房地产、信息业等)比重持续上升,第三层次(科教文卫等)比重略有增加,第四层次(国家机关等)比重略有下降。因此,金融产业化本身是城乡统筹产业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金融产业优化资源配置、经济调节和风险规避等功能。金融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产业,功能健全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增长是十分有益的。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既要打造“1小时经济圈”这一战略平台,又要发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功能,促进万州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这就要求在金融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必须要处理好城乡金融资源配置问题,优化金融产业的资源配置和经济调节功能。同时,由于县域经济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因此有必要强化金融产业的风险规避功能。

  目前的金融产业发展还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要求

  金融产业化程度较低

  一方面,重庆金融产业总量和增长速度偏低。2006年,重庆金融业产值总额为107亿元,不到上海金融业产值的七分之一。重庆金融业产值同比增长14.6%,略高于重庆GDP同比增长率;而同期上海金融业产值同比增长18.4%,远高于上海GDP的同比增长率。另一方面,重庆金融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偏低。2003~2006年,重庆金融业占GDP的比重由3.3%下降至3%, 2006年略有回升,但仍在3%左右,金融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7.4%下降至6.8%,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而上海2006年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为7.8%,比重庆高一倍还多,且呈现从下降到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因此,从总体上看,重庆金融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贡献也相对较小,重庆金融产业产值创造功能还很弱。

  金融资源地区配置不利于重庆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重庆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1小时经济圈”,以“一圈”带“两翼”,统筹城乡发展,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城乡二元经济转换问题。其思路是推动“1小时经济圈” 产业升级和集聚,吸收“两翼”的农业人口到“一圈”就业。“1小时经济圈”建设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一圈”中的城市核心外延区(主城9区以外的14个区县)发展得怎么样,能不能与城市核心区(主城9区)共同发挥“传帮带”作用。从近几年金融资源的配置情况来看,“一圈”中的城市核心外延区信贷投入明显不足,其存款仍有较强的流向城市核心区的趋势。截至2006年年末,城市核心外延区的存款市场份额在20%以上,但贷款市场份额却只略高于1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虽然这种趋势符合区域金融发展初级阶段的运行规律,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市核心外延区的产业升级,不利于发挥城市核心外延区带动“两翼”发展的作用,进而影响重庆“一圈两翼”战略的实施。

  县域和农村金融功能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重庆市县域和农村现行金融体系存在功能供给与需求错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机构规模与服务对象规模不匹配。大型银行尽管在县域范围普遍存在,但其分支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等小规模借贷人功能有限。二是金融机构服务功能与农村经济结构不吻合。从金融需求的角度来讲,对一些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农村区域,应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并辅以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而对于一些农业比重高、生产力相对发达地区应以合作金融为主;对非农产业发达地区或城乡边缘区应以商业性金融为主。但目前重庆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并没有按金融需求细分,虽然考虑了农村的特点,但也只是简单区分城乡差异并将其差异静态化,导致金融供给与农村经济结构不吻合。如政策性金融机构缺少对农业生产性经营的直接支持,难以满足落后农村地区对政策性制度供给的需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虽然在不断调整自身定位,但“贷大、贷长、贷集中”的现象仍较突出,不能很好地满足县域和农村的商业金融需求。三是民间资本的缺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内源融资和民间借贷形式满足其融资需求,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允许民间资本以适当形式参与农村金融制度供给。

  深化金融产业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强化金融产业就业和产值创造功能

  第一,增加金融产业总量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

  一是要努力改进金融生态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实现“三引”: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尤其是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到重庆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吸引更多的外地、外资金融机构到重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参股,引导大、中型银行分支机构增加在重庆的资金投放量。

  二是要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推进重庆市商业银行上市融资工作,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实现跨区域经营。进一步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促其向合作银行转轨。引导信托投资公司等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挥比较优势,提升综合实力。推动地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扩大经营规模,跨区域开展业务。

  三是要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推动重庆市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资金集聚,并研究出台促进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优惠政策措施。

  四是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的力度,积极培育区域性金融市场,提高金融交易总量。要结合城乡统筹试点,不断创新或引进银行、信托投资、保险、典当、证券期货等领域的新产品,探索建立各种区域性金融市场,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第二,提升金融产业质量,规划建设核心金融区。

  首先,要加强对金融核心区的规划,优化金融企业的空间地理位置,努力发挥金融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可以考虑将渝中区解放碑、江北嘴所在的范围作为核心金融区,并可以考虑进行统一空间规划,形成金融信息产业功能区、区域金融机构总部区、金融研发区、金融服务中介区、金融配套服务区等若干个金融功能区。

  其次,要加大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共享基础设施,推进金融辅助性产业尤其是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建立行业内多层次、多方面的协作机制,比如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等等。要充分发挥金融行业协会的作用,搭建金融机构合作平台和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共享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违约信息系统等等,整合信息资源,发挥金融合力。要积极发展律师、会计、投资咨询、信用评估、资产评估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再次,要引进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金融业人才,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升金融业整体从业人员素质。建立统一的金融业人才市场,建立人才数据库,推行金融行业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人才交流、培训制度,设立金融研发基金和突出贡献奖励基金,鼓励金融研发创新。

  最后,要提高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金融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始终是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主旋律,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的基础,也是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着力点。

  整合金融功能体系

  第一,调整金融产业的地域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核心功能。

  一方面,要以大中型银行为主导,集中优势资源支持城市核心区支柱产业。按照规划,“一圈”城市核心区应当拥有便捷的城市和区际交通体系,拥有以金融、物流、科技信息等为代表的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和以产业链、产业集群为重要形式的现代制造业。目前“一圈”城市核心区由于市场经济的资源导向已积累起相对的发展优势,政府应当顺应市场规律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投资,通过集聚效应优先发展城市核心区,培育成增长极。继续发挥大、中型银行信贷资金雄厚、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优势,推进以银团贷款形式为主的信贷支持模式,集中支持城市核心区支柱产业的发展,同时解决集中度过高可能引发的高风险问题。

  另一方面,要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导,积极支持县域和新农村建设。“一圈两翼” 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关键是提高“一圈”城市核心外延区的城镇化率,支持区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而在县域和农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国内外金融实践证明,在市场机制下,中小金融机构由于与中小借贷者在距离和关系上的邻近性,导致非标准化贷款的风险减小。因此,要以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为主导,从满足需求入手,支持县域和农村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具体来说,一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作用。坚持正确的市场定位、功能定位和差别化原则,进一步深化合作金融机构改革。位于城市核心外延区的信用联社应坚持现代社区银行的发展定位,服务于城镇建设和中小企业,优先考虑支持发展潜力大、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要继续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和小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服务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三是要从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探索大中型银行县支行的重新定位问题,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鼓励本地和外地股份制商业银行到重庆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五是鼓励组建村镇银行等民间金融组织,最终建立起适应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中介体系,发挥其信息优势和监管优势,从而集中民间剩余资金,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加快就业岗位创造,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进程。

  第二,调整金融产业的组织和产品结构,充分发挥经济调节、风险规避等扩展功能。

  一是遵循市场规律,创新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重点发展有优势的原材料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其他特色产业,鼓励发展面向农村和农业产业化需求的第三产业,壮大小城镇和农村的经济实力。要针对农户的实际金融需求情况,探索多种担保办法(如动产抵押、权益抵押等),扩大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的覆盖面,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业务,增加对县域和农村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投入,缓解重庆市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异化的程度,促进城市核心外延区和“两翼”的快速发展。重点研究农发行政策性业务的扩展,探索建立政策性业务招投标制度,鼓励商业银行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配套服务工作。促进政策性金融业务与财政转移支付、税收改革的紧密结合,重点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着力构建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动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转变。

  三是加快建立农村保险、农业保险体系,增强金融风险规避功能。改变单一、事后财政补助的农业灾害救助模式,成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通过大力开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外出农民工保险等商业性保险业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再生产以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建立与城市接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的全覆盖。同时,建立保险资金支持重庆重点项目建设的投资机制。

  四是在县域和农村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形成良好的中小企业风险转移机制,增强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心。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由县级政府财政出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担保机构,实行市场化、公开化运作。

  五是出台农业补贴政策,包括农业信贷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灾害补贴、环保补贴等方面的政策。通过对面向农业贷款或提供保险的金融机构提供利息补贴、税收优惠等优惠政策,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农村、农业和农户。-

  (责任编辑 贾瑛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