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民航业还需降“门槛”

2001年07月11日 09:0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周音

  火车十月将第四次提速,民航与铁路的“商战大比拼”又将加剧。民航若要取得运输大市场的青睐,还需降低“门槛”。

  进入二00一年,市场化新风吹拂着中国民航。先是国家民航总局推出北京——深圳、上海——深圳等七条航线的票价放开,被封冻两年之久的价格坚冰终于打破。后是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改革及航空公司、机场、航空制造业之间的重组兼并,民航业向市场化跨进了一大步,但离现实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目前,铁路、公路及航运交通部门正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列车的投入使用,高速公路大量修建,年内铁路又将提速……可以说速度是地面交通发展的目标,而“速度加廉价”是地面交通与民航公平竞争的王牌。

  民航的优势在那里?如何才能扩大内需?

  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官员李都认为,民航运输成本明显高于地面是不争的事实,现阶段指望更多的中国百姓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普遍选择民航,显然还不到时候。既然“跨越门槛”艰难,那么民航就应该采取“降低门槛”(低成本、低运价)来做大市场。这点民航应有长远的战略考虑。

  业内人士曾算过一笔帐,中国机票平均价格大约在零点八五元人民币/客公里左右,若以国内平均航段一千公里计算,机票花费在九百元上下。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现阶段公费旅行与自费旅行乘客比是六比四,而九八年是七比三,这表明自费旅客数量正逐步增长,民航这个曾经让普通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行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逐步“亲近民众”。

  李都表示,如果单程机票的平均价格低于工薪者月收入的一半,那么民航的“自费市场”即可望启动。而当前九百元左右的票价水平还是离百姓的期望值太远,即使收入较高的北京地区职工工资,去年人均年收入也不过一万五千七百二十六元。受航空运输成本制约,中国民航像国内彩电一样全面降价几乎不可能,李都说,在此情况下,唯有实行机票价格的灵活机制,才能最终盘活市场。

  随着七月四日,中国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第七次降价,一些航空公司与政府又玩起“猫捉老鼠游戏”,把机票价格降至火车卧铺价位,一些旅行社也采取包机、包座方式“促销机票”。像上海至北京最低六百二十元、至广州最低七百元……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行为表明,机票价格有“下调的空间”。如果利用好这个空间,适当缩小与地面交通的旅行耗资差距,将会极大地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