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承接低价船的启示

2001年07月04日 10:50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记者江济申)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最新开发的中国第一代7.2万吨“绿色环保”成品油轮刚上市,就受到欧洲船东的青睐。日前,意大利一家船东一次订购4艘,希腊一家船东也慕名而来,明确表示采购意向。截至上月底,他们的手持船舶订单已达到40多艘,生产任务安排到2004年。这是他们敢于承接低价船、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结果。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国际航运市场的船价快速深幅下跌。过去造价3000万美元的7万多吨散货轮跌到2000万美元左右,3000多万美元的1700箱集装箱船跌到2500万美元左右。突如其来的变化,无情地把世界各国许多船厂逼进“不接船等死,接了船找死”的两难困境。为规避风险,沪东中华造船集团8个月不接一艘船。但8个月过去,国际市场船价依然低迷。严酷的现实表明,等待没有出路。

  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经济,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低利、微利成为必然趋势。在成熟产品领域,成本是重要竞争力。谁能把成本降下来,谁就能觅得较多的商机。“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订单从身边溜走!”集团董事长顾宝龙等领导反复权衡利弊,决定以7.45万吨巴拿马型散货轮为突破口,接下低价船的订单。

  造一艘同样的船少收入1000万美元,绝不是小数字,“消化”谈何容易!为了确保新船建造不亏本、企业仍有一定利润,“沪东中华”紧紧抓住设计、采购、制造和管理四大环节,层层向下倒逼成本。

  设计部门按照合同要求和技术协议优化设计,在确保船舶总体性能和建造质量的前提下,不搞超标准的“保险余量”和超出说明书标准的设备、设施配置,使每艘船的设计费用平均节约数十万美元。采购部门严格控制、不得超支。所有物资的采购价格,都货比三家、最后由集团的审查委员会说了算。生产部门在强化技术创新的同时,大力推行自主创新的“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模式,攻克造船周期较长的“瓶颈”,使生产成本大幅下降,船台、码头和试航三大周期分别缩短到65、60和5天左右,赶上韩国、日本等世界造船强国的先进水平。集团还加大改革力度,推出关停并转亏损子公司、剥离辅助后勤部门、分流安置富余职工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管理成本一路走低。

  现在,“沪东中华”已经练就一身承接低价船有利可图的过硬本领。去年,他们完成造船19艘74万吨,实现销售39亿元,并获得可观的利润,使国际同行明显感到来自他们的竞争压力。

  “国际市场从来不缺少订单,就看你有没有能力降成本觅商机!”许多国内企业面对低价订单不敢接,根本原因就是劳动生产率低下,成本价高于销售价。国内企业具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先天”优势,只要像“沪东中华”一样苦练“内功”,让劳动生产率与国际接轨,一定能够消化国际市场的降价因素,觅得出口良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