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眼光看身边夏天:蚊香青烟依旧袅袅

2001年06月25日 10:06  解放日报 

  记者 傅贤伟/文

  夏日里,驱蚊市场火爆起来。超市货架上的喷雾杀虫剂、电蚊香、液体蚊香、诱蚊灯、蚊不叮扑面而来,雷达、必扑、拜高等国际知名品牌一排一排,晃人眼目,而三星[微博]牌、李字牌等包装简单的盘式蚊香,却摆放在不显眼的角落。竞争日益激烈,老祖母使用过的蚊香还有市场吗?业内人士的回答出乎意料:上海驱蚊市场一年总销售额在3-4亿元左右,喷雾剂占了近50%,蚊香仍占30%。上海人依旧离不开蚊香那屡屡青烟。

  蚊香的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是标准的老产品。在跨越了一个世纪,又有那么多替代品的情况下,蚊香为什么依然占据着大量的市场?老人说,用惯了;年轻人说,它药效均匀……总之,虽为老产品,仍有生命力。

  凡是商品,在市场上总有生命周期。有些商品几年之后就升级换代、甚至销声匿迹,有的却历久弥坚,影响深远。蚊香的驱蚊原理很简单,它利用化学药物麻痹蚊子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它无法伤害人体。由于一盘蚊香可以持续作用7-8小时,正好与人体睡眠时间相吻合,因此广受欢迎。此后出现的电蚊香、液体蚊香,在驱蚊原理方面与蚊香基本相同,虽然没有了蚊香的烟雾,但药性挥发却不如蚊香稳定,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出现高峰与低谷,因此无法从根本上取代盘香。喷雾剂效果不错,但一罐要10多元,而一盒蚊香才7、8元,使用时间却比喷雾剂长许多,因此,喷雾剂要完全取代蚊香还需假以时日。无怪乎,以生产喷雾剂为主的美国庄臣公司,也开始生产雷达牌蚊香了。

  对老产品而言,仍有个传承历史、适应时代的问题。新材料的出现,为提高产品内在品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技术进步又为工艺手段的更新创造了条件。老产品完全可以通过适当更新,满足现代人的多样化需求。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白炽灯,经历了几个世纪,依然夜夜光明,但是仔细去看,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外部包装,都与当初发明时大不相同。现在的白炽灯可以无级调光,可以自动控制开关,还有各种光色的选择……蚊香也一样,形成了系列产品。以三星为例,除了普通绿蚊香,又有了黑蚊香,它的药效不变,但改用碳粉做载体,烟尘更小。浙江的李字牌蚊香还改进包装,把蚊香头从扁形改成圆形,便于两盘蚊香分拆。蚊香的营销策划也开始现代化,有了电视广告、街头广告……蚊香依然有市场,但生产蚊香的企业却无法打盹,因为竞争明摆着。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