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关心话题:知识经济时代 什么专业最赚钱?

2001年06月23日 16:23  知识经济 

  胡燕平/文

  人们花钱购物或支付服务费总希望选个好,让自己满意,学生和家长是要为高等教育支付学费的,付了钱,当然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受教育的机会。希望教育有所值,值多少,这就需要搞清楚个人的大学教育成本到底有多大。

  虽然大学已非义务教育范围,但是国家有义务,也有必要对大学进行投资,其原因在上一篇中已经提到了。国家的投资实际上承担了大学受教育的部份成本。在通常情况下,越是重点的大学,越是重点的学科,国家的投入就越大,学生享受国家教育投入的份额也随之增大。从一定意义上讲,只要大学不能为所有中学毕业生提供就学机会,那么中学毕业生竞争入校,入优秀大学,就是在竞争国家教育投入的份额。

  除了国家承担的部份之外,学生和家长承担余下的教育成本。在计算个人承担的教育成本时,教育的消费者往往只注意增加的支出,而忽视减少的收入。这里涉及到两类不同的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是经济学上的说明生产成本的二个概念。我们把企业经营中购买和租用的资源成本称为生产的显性成本;而自己所有,自己使用的资源成本称为生产的隐性成本。再说通俗一点,能够进入会计记录的成本是显性成本;而那些常常受隐藏,遭忽略,难以进入会计记录的资源成本是隐性成本。

  大学生和中学生之间有一处很大的差别。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9岁以上,是成年人,有参加工作和赚钱的能力,这是他们自己拥有并可利用的资源。他们考入大学学习无疑会放弃或部份放弃这一资源。这是一种无法记入支出帐簿的支出,即高等教育中的隐性成本。这占教育成本中的很大一个比例。在美国,隐性成本所占教育总本的比例高达55%。如果计算一下,我国隐性成本所占比例也是不低的:高中毕业生参加工作,每月收入按300元/月计算,全年收入达3000多元,占个人教育费用近5成。

  我国家长在大学生毕业之前通常不指望赚钱。这种文化气氛使得学生和家长很容易忽略这笔隐性成本。不过,贫困家庭的子女往往会注意到这笔减少的收入。有的贫困学生在中学毕业之后,即使能够考入大学,但是,为了解决眼前困难,也只好放弃入学,选择就业。

  其实,大学生完整地了解大学的教育成本,尤其隐性成本的存在,对他们是有意义的。

  成本越高的消费,人们越珍惜。当学生越充分地明白教育成本的数量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会越高;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有助于他们以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的生活、学习和责任;

  有助于学习择校,如贫困学生最好挑选在校期间就学有所用的专业,如计算机;而不选择学业专,只有全学业完成后才能就业的学科,如医学。

  隐性成本这个概念和经济学上的另一个概念--机会成本联系紧密。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或服务而必须放弃的其它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看似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实,它对所涉及到的人而言是真实的成本。

  一个富裕的家庭为孩子上大学付出的全部成本可能就是他们半年的旅游开支。换一句话,该家庭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就是半年的旅游费用。对于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来说,支付孩子高等教育的成本可能意味着饥饿,无钱看病,甚至丧失生活的基本保障。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并非仅就各个家庭或个人为对象而存在。还有一个社会的机会成本。一个社会,当它增加一个单位的教育投资时,一定会减少其它部门的支出或投资。教育投资增加的第一个单位可能来自于迎来送往,旅游性会议开支的减少。这样它的机会成本就低。但是,设想一下,如果教育投资不断地增加下去,那么就可能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必要可支和投资,此时,教育投资的机会成本就大大增加。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明白,政府的教育投资只有积极而稳步增加的道理所在了。

  对机会成本的评估实际上是成本--收益分析的过程。什么样的机会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呢?成本小于收益的可以接受,等于收益的可以接受,但是,大于收益的则不可以接受。成本从小于收益到大于收益变化过程的形成可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育投资的不断增加所致。所以教育的其它产业一样都不应该有过量的重复投资。在高等教育中,膨胀过快的专业往往会产出供大于求的毕业生。

  学生和家长有必要运用机会成本原因来扩大教育投资的收益,降低教育的成本。这样做涉及到两对时段中存在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出选择。一个时段的情况是毕业之后,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状况。另一个是在校时,存在着什么样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

  高等教育的主要收益在未来,因为高等教育扩大的是学生今后增加收入的能力。所以学生能够选择未来就业所需要的专业就成了保证教育收益的关键环节。尽管这种需求存在于不远的未来。但毕竟因为它不是现实,选择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在择校,择专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很容易为扩大招生规模的专业。低投入高产出的待业,其产品的市场供应极容易饱和,更何况教育的产品是人,一种"耐用品",一种饱和社会长期饱和的"产品"。

  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还要考虑在校期间的成本投入问题。降低教育成本通常有这样的几方面的作法:一是努力学习,进入国家重点投资学校和专业,做优等生,争取奖学金;二是选择国家鼓励,学费低专业的如矿业,农业等;三是选择过手快,运用早的专业,有助于勤工俭学;四是确定适应自己经济能力的就学方式,如边工作边学习,一段时间工作一段时间学习,或业余学习等。

  在评估未来专业人材市场状况时,应该明确几乎任何专业,无论冷专业还是热专业,其中的优秀份子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材。在选择专业时还应该考虑自己未来的学位预期:硕士、博士、博士后?在知识经济中,对高素质人材的需要和对知识的高要求一定会反映到学位的提高上来。知识经济会有一个学历社会的壳。

  大学是知识的领先园地,也是知识改造的工厂。学生入学时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固然十分重要,但是,这绝不是最后的选择。在新知识不断出现的今天,专业的变换是一件自然而常见的事情。每一次学历提升的机会都在存在着转换专业的可能性。用经济学的知识,这里,主要是机会成本,成本--收益比对自己的和自己所面对的情况做一个分析,做出最适合你自己的入学选择。

  经济的知识有助你进入知识经济。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