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经济放缓为标志的全球经济减速,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对中国有何影响,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在日前举行的“全球经济放缓与中国的对策”国际研讨会上,京城的一批专家就此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对中国影响有限
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在美、日等国已经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迹象,同时全球经济放缓通过贸易、投资等领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影响。幸运的是中国有很大市场,因而影响有限。即便如此,中国应当立即制定相应的微观政策,以求将这一影响降至更低。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认为,因为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不会很大,加之我国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余地已非常有限,因此在宏观政策上不应采取过激或强烈的反应。
吸引投资仍是当务之急
关于中国应当采取的对策,专家都把继续吸引投资作为重要措施。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郑新立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每年用于基建的投资就有几千亿,发展传统产业的余地还很大。如果能有效地加快资本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辅之以技术、装备的流动,会使发展中国家避免受到大的影响。
樊纲认为,最近几个月,发达国家的外国投资有了强度很大的反弹,但发展中国家却仍在受到投资减少的影响。为了缓冲外部压力,应及时区分结构调整与微观经济政策的区别,微观调整可能使改革放慢,降低发展热情,因此可考虑实施灵活的汇率机制。
谢平提出应在鼓励私人投资上作文章,使其成为继外资之后另外一个重要的投资来源,以发挥微观政策的宏观效应。
发展新经济不可逆转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鹤分析美国纳斯达克[微博]市场的波动后认为,过去被神话的新经济已经向传统经济全面回归,两者开始全面结合。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技术运用,而是对传统经济生产要素进行全面整合,形成新的附加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虚拟产权放大实体产权的作用,新的IT产业在资本市场上创造现金流,以至形成利润,需要一定时间。这一过程可能相当缓慢,也许会出现反复,但最终会以W型形态上升。总而言之,如果承认未来世界经济仍然是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整合的过程,如果新的经济周期充满技术变革和制度变革,那么可以说,新经济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