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应建立公用事业价格形成机制

2001年06月12日 10:10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报道(记者郑红) 从5月中旬至今的短短20多天,因国际市场油价不断上涨,国家计委连续两次调高国内油价,90号汽油、93号汽油和0号柴油的每升价格分别上涨了0.19元、0.21元和0.25元,平均涨幅达7.87%。据悉,从1999年11月以来,国际油品价格的平均涨幅已超过30%。

  由于近年来我国进口原油量不断增加,因此国际油价的变化对相关企业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公用事业由于燃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尤感压力重大。本市燃气价格中,燃料成本接近70%;公交燃料成本占营运成本近30%。

  公用事业对燃料价格之所以敏感,还在于现行价格体制有待改进和完善———上游成本可以随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而调整,最终价格却“游离”于市场之外,由于公用事业价格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由政府直接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成本变化也就无法通过价格弹性来体现。过去,水、电、煤、公交等公用事业实行行业垄断,亏损由政府补贴,如今,公用事业形成了多元竞争格局,企业成了经济效益的主体,价格体制不合理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维修资金压缩等“连锁反应”,受损的是老百姓。当然,公用事业价格的调整,还必须举行价格听证会,与广大市民进行沟通。

  有关专家表示,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的同时,公用事业必须建立价格形成机制。所谓价格形成机制,就是与市场接轨的价格机制。以一些发达国家的公交行业为例,公交票价的制定都有一个参考公式,价格随物价指数的变化而变化,在综合考虑各种变动成本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有一个相对衡定的调整系数,票价可以涨,也可以跌。由于物价指数是公开的,消费者对公交票价的变化也就心中有数,而公交企业自身也能真正体会到杠杆效应带来的好处。

  专家认为,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技术上并不难。上海的公用事业已形成多家竞争局面,社会平均成本能够很容易测算,这是市场化价格机制的先决条件;上海立法环境比较完善,基础法规比较健全,例如,《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条例》已经成为地方法规,作为与之配套的公交价格形成机制,也就有了法律依据。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