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评:如何完善成品油价格市场机制

2001年06月08日 09: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 李毅中/文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价格与市场接轨,标志着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又前进了一步。随着汽车、船舶、大型机械等进入千家万户,成品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广大群众利益。因此,不断完善油价的市场机制十分重要。

  过去,石油价格的调整,包括对原油、天然气和汽油、柴油、煤油、重油、液化石油气等产品价格的调整,一直由国家确定。往往是一次价格调整,较长时期内不变,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为加快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国务院在重组改革石油工业管理体制的同时,决定建立与国际市场变化相适应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从1998年6月开始,国内原油价格随新加坡原油市场同类油种离岸价变化,由国家计委逐月调整公布;成品油价格视国际油价变化不定期地进行调整。

  国内原油价格和国际市场接轨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地方炼油企业之间的原油购销,严格按接轨价结算。由于原油价格变动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联系,当时社会对原油价格变化的反应并不强烈。因国内成品油价格未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扬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能及时调整,因此,带来了一定损失。尤其是去年1—4月份,曾导致全国炼油行业严重亏损。

  这一情况,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计委充分调查研究后,去年4月30日国务院决定,国内成品油价格于5月上调、6月起与国际市场接轨。每月以新加坡成品油市场离岸价为基准,确定国内成品油的出厂价和零售中准价,由国家计委逐月公布。从此,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涨落。实际运行情况是,去年5月至10月价格逐月攀高,去年11月至今年4月一路下滑,今年5月又转跌为升。油价的持续上涨,曾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但总体看油价涨落有序,产销运行平稳,市场保持稳定,油价改革顺利实施。

  回顾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油价改革迈出大步,归功于国务院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正确决策;国家计委及各地方政府、物价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一些地方还制定了对渔民、出租车司机等消费者的优惠政策。广大消费者日趋成熟,逐步适应了市场的变化,承受了改革的压力。

  一段时期,有些同志对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改革不甚了解,甚至还存有误解。实际上,油价接轨是一项对国家、对企业、对消费者普遍有益的重大改革措施。

  首先,油价接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只有建立石油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才能真正反映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才能促进相关行业的改革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显示了我国政府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和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

  其次,油价接轨是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石油资源的需要。我国是石油生产大国,也是石油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石油产量已不能满足石油消费增长的需求。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进口原油量逐年增加,1999年达到3661万吨,2000年超过7000万吨,占国内加工量的30%。建立石油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有利于引导石油、石化企业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石油、石化企业融入国际石油市场。这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第三,油价接轨是石油、石化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国内石油、石化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遵循国际惯例运作,而且,“入世”在即,我国也将逐步开放国内成品油零售和批发市场,油价接轨势在必行。

  去年10月初,我们在香港、西欧、北美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路演,投资者问,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已连续上涨了5个月,消费者反响较大,10月份油价会不会如期调整?我回答:油价改革坚定不移,调价方案如期出台。投资者给予了赞许。可以说,石油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是中国石化境外上市成功必要的前提条件。它把石油、石化企业真正推向了市场,使油价涨落的市场信号和竞争压力及时传递到企业,促进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它还为炼油企业提高效益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成品油价格接轨后,炼油企业立即扭亏为盈。去年,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实现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3倍多,也增强了投资者持有石油、石化股票的信心。

  第四,油价接轨规范了经营行为,净化了市场,保护了消费者利益。成品油定价机制公开,使营销者的价格行为及其油品质量、服务、信誉受到社会的广泛监督,特别是政府部门加强监督,有利于抑制不规范经营,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对于消费者来说,单从油价的涨落看,油价上涨势必增加消费者的成本,油价下跌又会减轻消费者的负担,既有利,也有弊。但从根本上看,油价随行就市,建立了明明白白的消费机制,有利于传递市场压力,促进消费者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节省开支,增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经过一年来油价的涨落变化,国内的消费者已经成熟。

  结合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具体实践,我们也感到,目前的石油价格市场形成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些生产企业和营销单位反映,由于调价滞后又过于“透明”,在油价涨落变化中容易引发市场投机,给市场调控带来困难。一些经济专家和咨询机构认为,由于挂靠的新加坡油品市场的消费结构与国内相差较大,国内柴油需求量大,约为汽油的2倍,因此仅以新加坡油价为基准定价易造成国内汽油价高、柴油价低的现象,不利于调整结构和增产柴油。同时,新加坡市场容量较小,也易受一些非正常因素影响。以上这些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和重视。与任何成功的改革一样,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会越改越好,越改越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目前,我国石油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接受,赢得海外投资机构的广泛好评。这一机制的不断完善,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市场化进程,增强石油、石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