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电业何时跳出价格的怪圈?

2001年06月05日 09:56  人民网-市场报 

  本报记者 赵永平/文

  就在有关部门对国内彩管厂家限产消息辟谣的同时,国内彩电厂家明确表示:即使彩管停产,彩电也要降价。近日,高路华将74厘米的超平彩电降到1599元,广州乐华也把旗下一款86厘米超平彩电降到了3999元,新一轮彩电价格战的战火还在蔓延

  彩电业带着“伤痛疾病”运行了几度春秋,而时至今日,产、销、存模式已显然不适应市场的变化。2000年我国彩电产量减少2.8%,产量和销售量出现双下滑。与此同时,2000年国内彩管产量比1999年增长了16%。彩管厂不堪供过于求的压力,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就在有关部门对国内彩管厂家限产消息辟谣的同时,国内彩电厂家明确表示:即使彩管停产,彩电也要降价。随着彩电价格的起伏,彩电企业仍然在价格的怪圈中挣扎着……

  价格战:国产巨头的无奈

  去年上半年,彩电业销售和利润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十大品牌几乎异口同声地宣称今年的市场不景气。长虹[微博]年初就信誓旦旦的宣称,“长虹日后将放弃价格战,改打技术战”。然而,3个月不到,长虹又率先降价,4月13日,长虹集团传来信息,将在全国范围内将其近10种彩电的价格下调30%—40%。长虹集团营销策划中心主任刘海中称,长虹降价决不是为了清货。而是为了抵御国外品牌的竞争。

  刘海中说,从去年开始,洋品牌对中国市场发起了大规模反扑,以越来越接近的价格和品牌优势,将74厘米彩电的市场份额由15%提升至30%,在市场占有率10强中占得第3席。今年初,世界知名家电厂家纷纷将彩电生产移植中国,飞利浦、LG同时增加了对中国显像管的投资。刘海中认为,洋品牌形成更大规模生产后,也会降价,届时将对国内产品构成强烈冲击;中国彩电业再一次被逼到了墙角,长虹此举意在抢先下手,扩大国产品牌在大屏幕彩电中的市场份额。长虹将原价4000元的彩电卖到2000元的确是亏损的,但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市场价格总是从高到低,因而从整体来看,肯定是不会亏本的。

  长虹降价之后,TCL[微博]贴身跟进,其广州分公司总经理黎惠中称,TCL早就料到长虹会有所动作,做好了充分准备。他说,长虹降价对市场造成了明显的冲击,TCL不可能无动于衷。但他强调,TCL不存在库存的压力,今年的重点是推出新技术、新品种,往高端市场走。黎惠中直言不讳地称,老是圈在旧机型内搞价格战没有前途,彩电企业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他预测,“五一”降价风潮不会改变彩电业大的格局,但如果价格战继续蔓延和扩大,即使部分龙头企业也会亏损。

  4月18日乐华宣布,将两款型号为RH29EK、RH29EKD超平彩电以低于2000元的价格在全国销售,应对长虹降价。乐华方面称,其降价的RH29EK、RH29EKD二款机型是现今超平彩电中的主流产品,具备了纯平彩电相当的性能,较之其它降价产品有突出优势。乐华新任总经理赵立军干脆地称,价格战谁都不想打,我也对无规则的价格战深恶痛绝,如果非要打的话,乐华愿意在没有清库和淘汰产品的压力下打一场新产品的价格战。

  就在长虹、康佳、TCL、厦华等国内一线品牌彩电纷纷降价之时,熊猫“五一”前将其最新的一款机型———29MF05视窗纯平彩电在国美各地门店同时降价销售,降幅高达700多元。

  熊猫这次推向降价前线的是其今年4月下旬刚刚上市的新品,74厘米纯平彩电。去年彩电价格大战后,熊猫彩电一直悄无声息,此次重重出手,自然是想一鸣惊人,与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终端———国美电器[微博]再度联手,也说明了熊猫的用心良苦。国美电器副总经理李俊涛表示,同型号机型的市场价在3600元左右,而熊猫的这款机型一下降到2799元,降幅非常大,国美也非常重视这次与熊猫的合作,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刺激沉闷的彩电市场。

  炒概念:“空芯”巨人的悲哀

  盘点中国彩电业,缺少核心技术一直是先天的缺陷。被称为“空芯”化巨人的国内彩电企业靠引进、消化、吸收成长起来的,但当洋品牌卷土重来的时候,一些反应敏捷的厂家开始玩起了概念游戏,从直角平面到全平、纯平、超平,从防静电到防近视、防辐射,好像科技含量很高,但没有实实在在技术的国产彩电企业靠炒作概念恐怕有些难以招架了。

  就拿红遍一时的“数字电视”来说吧,国外一台数字电视售价在两万美元以上,一台进口64厘米液晶数字电视售价高达十几万元,但国产“数字电视”的售价早在去年7月就跌破了5000元。国产“数字电视”何以如此便宜?数字电视指的是从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和编辑到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最终接收的全过程,都使用数字化的电视系统。然而,一些国内彩电厂家巧妙把自己的产品与“数码”挂钩,并称之为“数码彩电”。日前,国内多位专家纷纷指出,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出现真正的数字电视。这种“数码彩电”只是利用了一些数字技术改进和提高现有彩电的图像及伴音质量,并增加一些功能,准确说应称之为“数字化彩电”。一字之差,已是离题万里。

  当国内彩电市场价格战的杀声阵阵时,洋彩电却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国内市场。飞利浦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举办了彩电新产品的巡展;东芝[微博]在北京召集了数百名经销商演示其新产品;夏普公司推出只有6厘米厚的液晶彩电;松下拿来了最高技术的“影音头等舱”……这些洋彩电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新技术作卖点。用高技术引导市场,这是洋品牌的市场竞争策略。中国彩电业只能跟在洋彩电的后面疲于追赶,结果是当拿到梦寐以求的“先进技术”时,面临的肯定是洋品牌大幅度地降低价格。可是,人们对于彩电的价格却总是盯在国产彩电,事实上,索尼等洋品牌的纯平彩电刚上市时售价高达1.2万多元,现在也不过4000多元,基本与国产彩电价格持平。洋品牌的策略就是借助核心技术和价格上的优势,挤压利润空间,迫使国产品牌未赚钱先降价。

  看来许多彩电厂家只是把一些高新技术当成了一个概念,一种噱头,但是毕竟消费者也不傻,概念终究没有给厂家带来长远的效益。虽然经历了无休止的价格大战后,许多企业已经伤痕累累,现在还是无奈的拿起这把已经生绣的剑。

  亏损:行业必须承受的痛苦

  每发动一次降价,就会扩大一块自己的市场,成本摊销随之降低,以利于今后再次降价扩大市场。彩电企业似乎已经把挣钱放到了第二位,最急切的目的是“争当老大”。无限度扩张的结果是,目前彩电年产能达到3000多万台,而国内有效需求只有2000多万台,彩电企业掉进了一个自己挖下的陷阱。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0年1至10月份,彩电产量2700多万台,实际销售2900多万台,多出的那200万台全部为库存产品,所以去年夏天频频出现的不到2000元的74厘米彩电就一点不奇怪,库存货,就是赔钱也得赶紧出手。巨大的库存已经使有的企业承受不住压力,在这场价格战中出尽风头的熊猫集团已经把彩电业务置换出了上市公司,不再担当主业了。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彩电业之所以始终无法被市场理顺,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出于自身利益,违反市场规律调用资源,对活不好的本地彩电企业强行补血,致使一些本来就属于低水平重复投资的彩电企业“死”不了。这样的企业自我发育能力差,技术水平低,市场份额极小,但由于企业数目相对较大,又有地方政府支持,因而反倒对真正有实力的彩电企业构成威胁。

  当初,中国的家电企业建得很快、很多,虽曾被批评为重复建设,但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客观上大大促进了中国家电业的发展,使其迅速获得了对外国产品的竞争力,迅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由此也使人们看到了竞争的好处。而市场竞争的基本方式之一是价格竞争,所以价格战的出现本不足为奇。如果各家企业联手搞价格同盟,压制竞争,强迫消费者接受高价,无疑是违背市场原则的,是不合法的。然而,像彩电业的这些骨干企业也出此下策,看来确是迫于无奈,面对如此轮番大战未有穷期激烈战况,似乎谁也受不了了。

  那么,为什么价格战会打到这种程度呢?关键的原因是:“重复建设”所导致的过剩一直未能通过市场竞争而被消除。价格战清楚地表明资源在彩电业的配置迫切需要调整,但正是在这一点上,过度投向这个行业的资源总是不能退出。于是,与当初对外国产品的竞争不同,国内企业间的竞争成了半截子竞争,成了没有淘汰的竞争,大家搅在一起,挤作一团,以至陷入不生不死,亦生亦死,只能在价格上做死文章的困境。开拓农村市场如何?强化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又如何?这些当然都是好办法,是调整的方向,但问题在于,不首先改变这种没有淘汰的竞争,企业就没有喘息的机会,就没有时间和条件去做这些事。

  降价背后的叹息

  一直以来,关于彩电业有一个十分流行的说法:国内彩电市场空间已很狭小。城镇电视普及率已高达98%,未来市场的重点应在农村,城市基本靠换代。再加上中国彩电一直没有核心技术之说等压力,确实令不少业内人士相信彩电市场上升空间已很狭小。彩电业1999年前的50%—100%爆炸式增长势头,在如今已是神话不再,一个问号在业界像潮水一样蔓延开去:彩电业增长的平台期是否已经来了?

  沸沸扬扬的彩电价格战,引得彩电业又是一场动荡。有人认为,照这样的降价幅度,结果必然是彩电业重新洗牌,绝大多数家电企业都要沦为外国品牌的加工厂。眼下,虽没有出现这样的结局,但也让人们对彩电企业的发展生出一些担忧。今后会向什么方向突围?

  TCL集团TV事业部总经理胡秋生说,此次降价,很明显是一些厂家产品库存过多。库存压力过大,只能通过降价处理。而新产品、新技术是当前彩电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拥有新技术含量的新品彩电更体现出新功能、低成本的特点来,这将对库存过大的厂家形成更为巨大的市场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尽快处理库存,将会造成恶性循环,损失将会更大。

  中国彩电一日不能回归技术与产品创新之路,则一日无望。企业迷恋于往日的价格战,而还不为自己产品的竞争力着急,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更有人针对这次降价提出,企业家要思考自己产品的竞争力问题。企业家能否首先成长,是解决彩电企业能否成长的关键。

  对市场占有率的过分看重,已让大部分彩电企业吃尽了“苦头”。何时才能让规模与效益对等起来?去年彩电业利润大幅下滑,所以人们格外关心本次彩电价格战中以前少有的降幅,是不是会给彩电业“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彩电企业在新品推出方面总是慢于国外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热情总是低于追求市场占有率的热情。而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已经伤及国内彩电厂家的“元气”。相比之下,洋品牌彩电以不多的产量和不大的市场份额获取巨大的利润,很值得我国彩电企业反思。因此,走技术与产品创新之路,应当成为实现规模与效益最佳结合点的途径之一,跳出价格怪圈,获取新的利润空间,已成为彩电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