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入世”步伐的加快,日前,有关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消息在风传多日后开始日渐明朗。业内人士称,一旦条件成熟,我国银行体系将再添“新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不仅将成为继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后的又一家国有全资银行,而且将成为我国最大一家专门从事零售金融业务的国有银行。
本着“自力更生,筹集资金,支持经济建设”宗旨,我国自1986年起恢复开办了邮政储蓄金融业务,近十多年来,我国邮政储蓄金融事业发展迅猛,并逐渐成长为我国金融市场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邮政储蓄资金余额已达到4560亿元,仅次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同时,中国邮政储蓄也拥有全国最大的金融服务零售网,其中包括2万多个营业网点和3300多部自动提款机,并在全国1700多个县、市实现了通存通兑。
但是,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邮政储蓄金融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邮政储蓄资金的价格长期高于正常水平,其计价方式又不尽合理,因此直接导致了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被打破,同时也使邮政储蓄失去了生存的危机感和发展的紧迫感;另一方面,由于邮政储蓄在机构属性和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也使得监管当局对邮政储蓄金融业务的监管一直难以真正到位,监管效果也不够理想。事实上,这些年来国内许多地方的邮政储蓄金融机构一直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这对邮政储蓄金融业的稳健发展构成了潜在的风险。
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和监管当局对邮政储蓄金融制度改革的安排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组建邮政储蓄银行的工作也被摆上了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早在1999年,有关方面已批准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但由于观念、体制、利益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两年多来组建邮政储蓄银行的工作一直进展缓慢。
业内人士认为,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实施邮政储蓄金融业务的专业化经营不仅符合国际邮政储蓄金融制度变革的潮流,而且对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发展邮政储蓄银行可以有力地促进邮政储蓄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安排,邮政储蓄银行将不办理对企业的贷款业务,其业务拓展的重点是个人银行业务和社区金融服务,存单质押贷款、代理国债、银行保险以及代缴电话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中间业务,不仅业务量稳定,而且风险极低,在这方面,凭借遍布全国的机构网点和畅通的资金汇路,以及已确定的走人性化服务的路线,相信邮政储蓄银行应该会找到自身在金融市场上的合理定位,并有所作为的。
发展邮政储蓄银行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将使邮政储蓄资金恢复与其它金融机构所筹集社会闲散资金相同的性质,从而可以较好地解决邮政储蓄资金价格长期不合理的问题,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同时,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一些县级以下的机构网点将逐步被减少,这部分金融市场的退出必然需要新的力量进行填补,这无疑为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重要的是,邮政储蓄银行的进入和发展将确保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后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服务供给的连续性,让老百姓同样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发展邮政储蓄银行有利于监管当局加强监管,防范风险。随着邮政储蓄金融从传统邮政业中分离出来并实行专业化、银行化经营,其作为商业银行机构的性质将进一步明确,而以往在机构、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将不复存在,金融市场上适用于其它商业银行的监管规则同样适用于邮政储蓄银行,这对中央银行依法加强对邮政储蓄银行在市场准入退出、业务开展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