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金融业除了混业经营还有出路吗?

2001年05月15日 13:38  财经时报 

  前不久,德国安联保险公司与德雷斯顿银行的成功合并不仅宣告了全球第四大金融集团的诞生,也一举改变欧洲的金融格局的势力版图,而且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愈来愈模糊,金融并购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同业合并,而是追求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跨行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强强联手。

  国内银行业应不应该实行混业经营?目前的争论很多。其实,这种争论已经没什么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因为,客观形势的发展已经没有国内银行业选择的机会了。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管理层已经推出的一系列以市场深化和放松管制为基调的改革措施,其中一些措施已突破了有关严格分业经营的限制,原来的一些政策禁区正在不知不觉中被逐渐打破。比如保险资金(资产总额的5%)和三类企业可以间接或直接投资股市;证券公司可以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按净资产的一定比例拆借资金,可以进行股票质押贷款,还可以直接上市融资;商业银行可以参与办理开放式基金的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可以受理开放式基金单位的注册登记业务等等。以上诸多现象明白无误地说明:随着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更加明朗,中国加入WTO的步伐加快,金融当局为顺应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已对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政策开始做出适当调整,这些政策上的重大突破都预示着我国金融体制系统化市场变革即将到来,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时代离我们已不再遥远。

  分业与混业,孰的风险更大?

  有人也许会说,混业经营风险太大云云。当然,这不容否认的。但是,是不是因为存在风险就不要混业经营了呢?分业经营存在风险,但若金融业就此不思进取,不转变观念,一旦进入WTO面临的存与亡的风险要比现在大得多。何况,现在金融业分业经营也不是就没有弊端的:

  首先,分业经营非但没有减少金融风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风险。

  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便于内部管理又有利于货币当局的外部监管,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层的初衷。但从近几年的实践看,这种管理模式非但没有使风险降低,反而使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

  商业银行由于只能在狭小的存贷款领域、主要面对国有企业从事基本的存、贷款业务活动,由于国有企业普遍效益低下,致使商业银行或是放款使不良资产比率持续上升,或是为安全起见少发放贷款,致使存差过大、资金浪费、业务收入无法抵补业务支出、出现大面积亏损;保险公司只能将钱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在近两年银行连续降息,国债利率不断下调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利息收入无法满足其理赔和业务支出的需要,许多保险公司也出现亏损趋势;证券类金融机构在分业管理和缺少必要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手段的情况下,在股市低迷时,许多证券营业部因交易清淡其经纪性收入尚不足以抵补其房租及各项开支;若行情高涨,一些证券公司又常常违规挪用客户保证金以提高其自营业务能力。事实上“分割经营、孤立经营”的局面,并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这还只是表象上的风险,而严重的我国金融业潜在的风险。

  实践证明,在当今世界金融证券化、电子化、信息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格局下,完全割裂资本与货币两个市场,只会严重束缚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窒息我国年轻的保险业和证券业,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积极培育和健康发展。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情况下,只能是在分业经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下,来做一些相关行业互相之间的服务,不能突破这个框框。特别是在保险业、证券业,银行业想互相做一些业务品种时就涉及到不光是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监管部门要管理你。跨越保险业、证券业,所以有时银行想为客户提供比较全面的服务,这样新的产品不容易推出。因为,只有混业经营才能给客户提供一种更加综合性的、高附加值的、全面的品种和服务。客观现实告诉我们分业并不能降低风险,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它比混业的风险更大。

  加入WTO后,分业还是混业不是我们自己能做主的。

  金融体系是一国经济构造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部分,它的运行状态、发展趋势要受许多变数的影响。上面分析的主要是内因。毕竟内因是决定因素,但外因的巨大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

  笔者认为,假如不是因为中美就我国入世问题达成协议,我国入世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我国还将沿着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管模式一直走下去,即使某些具体政策发生转变,也不可能在近期内改变这一思路。入世协议的达成促使我们把我国经济放入到世界整体经济中去考虑问题。加入WTO,应该在加强国家金融安全和壮大本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实力的前提下对外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我国金融业必须在入世前后的若干年内完成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实质性转变。因为,一旦入世,大批的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将会以合资或独资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且这些公司大多是“全能型”企业,其业务领域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及信托投资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它们将会抓住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努力拓展业务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单一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已无法独自承担日新月异的新金融商品的承销,也无法满足企业一揽子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居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的需要。这必将对势力相对较小、业务范围狭窄的民族银行业形成冲击,因此,当前我国要进一步放开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限制,积极发展更多的投资工具。就是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中国即将加入WTO,现在实行的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正面对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的挑战。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作为国际潮流势不可挡,也必然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

  在外资金融机构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广泛开展各项金融业务之前,塑造能够在国内市场上与国际金融集团抗衡的市场主体是迎接“入世”挑战的必然选择。面对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为一身的国际金融集团,我国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目前除了要大力化解不良资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改革经营机制外,还必须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在加强专业经营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应大力强化国内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能力,塑造和培育我国的“全能型”金融集团,以便使国内金融机构能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与国际金融机构开展竞争。□杨光/文(完)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