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有明显劣势 国内企业可放胆共舞

2001年05月14日 11:59  南方网-南方日报 

  中国即将加入WTO,专家学者很多在谈国内企业的危机,而青年企业管理顾问史建明却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存在两个明显的劣势:一个是全球化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导致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反应滞后,另一个是成本的居高不下导致较强的成本竞争劣势。相反,国内企业却存在3大有利因素。

  面对WTO,焦灼与危机感多了,清醒的分析显得弥足珍贵。南国潮湿的春天,青年管理顾问史建明所进行的“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在中国的竞争优劣势”研究打动了记者,近日,本报记者专程对他进行了专访。

  史建明是迈迪顾问公司首席顾问,曾任宝洁公司品牌经理、可口可乐公司市场经理及施贵宝公司品牌经理等。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经历,使史建明产生了对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优劣势比较的研究欲望。

  史建明认为,在世界500强已经有400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入中国后,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看到了很多跨国公司的强大以及相形之下国内企业的落后。“我不否认跨国公司在企业制度、理念、运作体系、资源方面确实存在许多显著的竞争优势,但是通过自己及朋友对在不同类型跨国公司的工作经验的反思,我也发现跨国公司在中国存在明显的竞争劣势;同时,即使与跨国公司面对面,国内企业也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史建明说。

  史建明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存在两个明显的竞争劣势。

  其一,全球化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导致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反应滞后。

  全球化的运作模式是跨国公司一个显著的特点。出于简化管理和经济性的考虑,跨国公司通常推行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化,很多跨国公司的关键战略如产品战略、品牌战略等都是全球总部统一制定,分驻各国(地区)的子公司很难影响这些关键战略的制定,只能被动地执行。这样的模式对某个具体市场,显然不能达到最佳效率。

  例如,一间知名的跨国洗化产品公司,其全球性的洗发水品牌曾经在中国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当时,一间国内的洗发水公司,根据中国人对中药的传统信赖,率先在全国大张旗鼓的推出了“植物洗发”全新概念,并迅速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鉴于植物洗发全新概念在中国的成功推出,这间知名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理人员也提出相应的中草药洗发水的概念,并且邀请了许多知名的中医向来自研发总部的技术专家们介绍了传统的中医理论。然而,由于中草药洗发水的配方研制只针对中国市场,在全球来说属于优先级比较低的项目,这件事情就一拖再拖。两三年后,该公司急需新的业务增长点,才开始大规模地进入这个有巨大潜力的细分市场。然而由于全球化的产品战略与本土化消费需求的矛盾,该公司无疑损失了巨大潜在市场。

  其二,成本的居高不下导致成本竞争劣势十分明显。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态势。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国内企业的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的产品差距不断减小;同时,许多产品的利润空间不断萎缩。在这样的环境中,除了某些资金和技术门槛特别高的产品,企业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愈发显得重要。

  以洗衣粉市场为例。中国的洗衣粉市场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基本上国内每个省都有一个当地的品牌。而且,洗衣粉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价格成为消费者选择时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跨国公司由于高层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外籍(或港台)的经理人员,仅一个外方总经理或总监级别的管理人员一年的各种费用基本上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金,而且通常一间公司不会只有一个或两个这样的管理人员,仅此一项就要上千万人民币的开支,不考虑广告和销售的支持费用,就足以对洗衣粉的利润状况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跨国公司在产品推广的过程中套用国外的成功模式,缺乏针对中国现实状况的创造性精神,导致推广费用高且效率低下。如此高的费用,使得跨国公司在这些竞争激烈且技术优势不明显的产品上处于明显的总成本竞争劣势。跨国公司有两个竞争劣势国内企业的三个有利因素

  史建明认为,除了由于跨国公司本身的原因造成其在国内的相对竞争劣势以外,国内的企业还存在以下3个有利因素。

  其一,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使国内企业可能在局部细分市场内创造整体的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多是从全球一盘棋的角度考虑的,因而,某一个特定的产品即使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不一定是其战略重点产品;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也不一定总是其战略重点市场。自然的,对于某个产品,中国在其资源的投向中可能只是居于次要地位。因此,只要集中优势资源,在某个特定的产品市场领域,国内企业完全可以取得显著的优势。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内的饮料市场。国外饮料巨头由于传统的原因,碳酸饮料是其长期以来所倚重的战略重点产品,而非碳酸饮料,如纯净水,只是处于第二位甚至是第三位的位置。实际上,正因为如此,国内很多企业如“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就是集中自己优势资源,主攻国内纯净水市场,并取得了绝对的领先地位。

  再如,由于成本等各方面因素,跨国公司通常倾向于采用高质高价的策略,对于中等价位产品重视不够。但是,中国人的整体生活水平(除了几个经济发达地区以外)还没有完全进入追求品牌而忽略价格的境界,因此,价格对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还是一个首要考虑的因素。在日用消费品系列,如洗发水、护肤品等,跨国公司基本上关注高价位市场,对中低价位产品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国内企业的产品都是主攻中等价位市场,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不错的产品,同时又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现实状况,以相对低的价格吸引并维持了大量的消费群,占据了市场的领导地位。

  其二,跨国公司相对于国内企业在人才方面的竞争优势在减小。

  10年前,由于跨国公司具有在管理体制、用人制度、思想观念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优势,他们在国内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相对国内企业在人才方面的优势是十分显著的。但是,这一相对优势随着国内经济不断的对外开放正在不断的缩小。

  首先,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参与市场竞争,很多企业也开始广开门路找贤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吸引了不少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甚至包括一些具有丰富跨国公司运作经验的管理人才。

  国内企业在用人机制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使得国内企业也成为许多才俊愿意一展身手的舞台。国内很多的企业,特别机制比较灵活的一些南方公司,已经有实力提供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加上可观的股票期权。相反,传统上最大的品牌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宝洁公司,现在不少经理人选择加入一些国内企业,跨国公司已经变成了第二位的选择。

  再者,在过去的10年企业大发展和大淘汰中,大批人才锻炼成为身经百战且深悉中国市场的专业管理人才。而国内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出现一个大发展大淘汰的壮烈场面,联想、海尔等初具规模的大企业就是在这个激动人心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其三,跨国公司的资金优势随着国内企业多年的经济积累以及融资渠道的改善而逐步减弱。

  在10多年前,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不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有较大的差距,用小米加步枪和飞机大炮相比毫不过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企业的财富在当时还比较匮乏。过去的这10多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不少国内企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而且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有的企业甚至通过海外的金融市场进行融资。财富本身的自然积累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使国内企业在资金上的劣势不断减小。

  史建明认为,他这项研究的反思的意义能让我们保持比较理智的心态,尽量避免盲目的自我否定。毋庸置疑,跨国公司在不同的市场上都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任何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产生都是由当时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所决定的。可以说至今还没有一种模式,包括很多跨国公司的现有模式,可以真正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是适合中国现实状况的管理模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跨国公司尽管不在一条起跑线上,但我们与他们的距离也没那么遥远。我们可以很乐观地估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我们的土地上不但可以与狼共舞,甚至可以做到傲视群雄!(本报记者 向熹)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