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公司自去年5月挑起针对中国节能灯生产企业的反倾销诉讼后,一时间,媒体顿时高度关注,并纷纷对飞利浦此举冠以“险恶用心”之类的评价。但是,年底,飞利浦却出人意料地撤出诉讼,这使得屡受反倾销困扰的中国企业家有些看不懂,这家老谋深算的跨国公司,此次出尔反尔真实意图又在哪里?
——反倾销案中抽身而退的飞利浦
飞利浦起诉两头占便宜
就在人们即将迎来新世纪的钟声之际,飞利浦照明集团高级副总裁胡克明先生突然飞临北京,向媒体宣布该公司退出对中国节能灯的反倾销调查,使这家欧洲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有关节能灯的反倾销和反反倾销纠纷顿时扑朔迷离起来。
飞利浦公司历来是对中国企业实施反倾销的急先锋,迄今为止已参与了4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起诉:彩电、彩管、节能灯、传真机。中国彩电被赶出欧洲市场便是其一大战果。而与此同时,飞利浦已在中国建立独资、合资企业32个,投资超过10亿美元,在中国的电子市场上占据了可观的份额。一方面是对中国产品的竭力封杀,另一方面是对中国市场的大力开拓,所以业内人士指出,飞利浦反倾销是两头占便宜。
去年5月,飞利浦突然提出对中国节能灯生产企业的反倾销诉讼更是蓄谋已久。从1999年开始,飞利浦公司从中国部分厂商那里大量收购明显低于国家质量标准的节能灯,打上飞利浦的商标后低价销往欧洲。由于飞利浦在收购中将价格压至最低,为保住欧洲市场,中国厂商被迫频频压价。而飞利浦正好在一旁悄悄收集中国企业倾销的证据,之后反手一击,对来自中国的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
尽管中国节能灯企业积极应诉,但法律界人士认为,中国企业胜算极低,一旦败诉,国内节能灯企业将重蹈彩电企业覆辙。
飞利浦撤诉里外不讨好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企业10%的成功希望寄托在飞利浦公司的撤诉上。而飞利浦公司出人意料地在年底撤诉却没有让中国人乐起来。因为众多节能灯企业已经意识到,不管飞利浦采取何种举动,大势已去。
飞利浦照明集团高级副总裁胡克明在宣布撤诉时说,在飞利浦退出前,它既是这一调查的支持者,同时,它与中国合作的位于上海的飞利浦亚明照明有限公司也是被调查者和应诉者,双重身份令飞利浦颇感尴尬。而停止在欧盟生产节能灯以后,飞利浦得以在针对中国节能灯企业的反倾销调查中抽身而退。胡克明没有强调的是,欧盟的调查由于另两家外国企业的坚持仍然在进行之中,而飞利浦亚明在此前的应诉中早已取得至关重要的市场经济地位。当本案终裁的税率公布之后,除了飞利浦亚明和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其他中国节能灯厂家都将面临或高或低的反倾销税。
宣布撤诉是飞利浦第一次就反倾销事件公开站出来说话,但在此之前,它已频频向中国相关企业示好。先是要求欧盟推迟中国厂商完成相关应诉程序的最后期限,遭到欧盟拒绝;后从英国聘请律师到中国要为中国厂商免费代理诉讼,被中国企业怒斥为“鳄鱼的眼泪”。
事实上,飞利浦参与对华反倾销的消息被披露后,其在中国苦心经营二十余载的品牌声誉便直线下降,市场亦受冲击。胡克明在宣布撤诉时声明,迫于中国舆论的强大压力,飞利浦在华销售损失达4000万元人民币之巨。
飞利浦没有哄乐中国人,在它的祖国荷兰也遭到一片嘘声。在撤出诉讼之前,飞利浦已经决定关闭其在荷兰设立的一体化节能灯生产厂家,并将其中大部分的一体化节能灯部件生产活动转移到欧盟以外的国家,如波兰、中国等。这样势必导致荷兰当地税收减少、失业增加。飞利浦反倾销虽然两头占便宜却也弄了个里外不是人。
飞利浦不在乎中国吗
尽管业内人士分析,飞利浦将成为此次反倾销事件的最大赢家,但事情的另一面是,飞利浦赚了实惠,却赔了口碑。这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进入国内后极力讨好中国消费者的做法显得格格不入。
飞利浦不在乎中国吗?答案是否定的。看看飞利浦近期在远东的重大举措就能明白。飞利浦上海半导体设计中心在去年底开始运作,并计划在西安成立设计中心,同时考虑在上海、苏州加码投资封装、测试,使中国成为其半导体事业重地。除此之外,扮演技术核心角色的飞利浦研究实验室也在中国内地布局,上海和西安的实验室正在紧锣密鼓地招人。
那么飞利浦为什么要采取看似相互抵触的行动呢?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国际企业管理副教授李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分析,飞利浦很有可能低估了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行动所产生的副作用。欧洲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更注重各地区分公司或是各产品部门的独立性,总公司一般起咨询协调作用,不会对下属公司发布指令性命令。这样做的优势是灵活性强,但也容易导致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比如欧洲公司的某项举措可能导致亚洲公司受损、家电产品的市场策略影响照明产品的销售等等。具体到这一案例,针对节能灯的反倾销影响了飞利浦其他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但对飞利浦来说,它靠照明产品起家,并且照明集团的销售额占飞利浦总体销售额的15%到17%,是其必保的产品,飞利浦有可能为此暂时牺牲其他产品的利益。另外,尽管对许多大型跨国公司来说,中国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巨大市场,但现阶段,给他们带来滚滚利润的仍然是欧美等成熟市场。从飞利浦的种种动作不难看出,其策略是市场在欧洲,生产在亚洲。如果飞利浦把中国更多的定位于生产基地,那么它便拥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即使是著名的跨国公司也无法凭借某个单一策略在全球大市场下左右逢源,风光占尽,他们也要在利弊相权之后做出不尽完美的抉择。对已经处于下风的中国企业来说,仅仅是揭露“阴谋”,伸张道义显得过于孱弱,找到与巨人竞争的秘诀,增加自身的砝码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资料:
1985年飞利浦在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建立
1988年飞利浦加入欧盟针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诉讼
2000年5月14日以飞利浦为代表的三家欧盟节能灯厂家对中国节能灯厂商提出反倾销诉讼
2000年12月22日飞利浦宣布退出对中国节能灯企业的反倾销诉讼。(晨报记者张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