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财富人物揭晓 为什么还是柳传志?

2001年01月08日 13:11  北京青年报 

  王安《中国保险报》副总编

  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计划体制培养训练出的知识分子,愣就造出个联想,造出个能在市场上摔打的联想。对于IT,对于网络,柳传志埋头苦想,想清楚了撒脚就跑,急急地挤进新经济。

  曲向东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记者

  脚踏实地,眼望苍天,虚实结合,招数非常人可比。且不去管从股市敛来的几十亿港元闲钱,单就是用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互为支撑这一点,就没有第二家可比。还有谁“烧”得过联想?收购赢时通,投资新东方网校,与湘财证券和中国银行的合作,更是在一片虚无中走出了八卦梅花桩,步步踏实。

  方泉《证券市场》周刊主编

  收购赢时通,使网络经济不再离地,实现传统产业与网络经济的互动互利。

  谢宝康《中国经济时报》总编助理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评价企业家面对变革的态度时说:“至今大家已经接受了变革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谈到变革,仍然不免有如谈到死亡和缴税的意味,能拖延则拖延,没有人会热烈地张开双臂去拥抱。”

  但柳却是其中少有的、会张开双臂拥抱变革的人,不仅如此,柳还是那种主动地变革自己的企业模式的企业家。联想近年来在PC市场乘胜追击,一路成长为中国第一、亚太地区前三、全球市场的十大品牌之一,这对于一个中国企业来说已经足以自豪。但柳却在不断地变革自己,从代理外国品牌的产品到推出自己的品牌PC,从一个传统IT厂商到推出FM365网站再到并购赢时通,从依靠技工贸起家到在国际资本市场的成功运作,从一个垂直型的企业集团蜕变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现代公司,这一系列的变革,如果没有一个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的眼光是不可想象的。

  在柳身上正应了一句著名的管理箴言:“在新经济时代,只有变才是唯一不变的法则”。

  面对即将到来的WTO,面对已经到来的全球化,柳可能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心中有数的企业家之一。

  胡延平[微博]《互联网周刊》总编

  中国企业界唯一有能力而且唯一一个曾经教训过股市的人。

  1998年的时候就有不少人批评联想,说PC都“后”了联想还在那里磨蹭,而2000年的这个时候联想依旧在续写PC不死的神话。对于PC柳传志有一句话:“我们自己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在2000年下半年网络股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时候,联想的业绩却有着一倍以上惊人的增长,股价因此始终坚挺。柳是中国企业界唯一有能力而且唯一一个曾经教训过股市的人。1998年的时候就有投资银行鼓动联想在NASDAQ分拆上市,当时联想的股票在那里只是有一些柜台交易,但是柳一直认为NASDAQ不是联想一类PC企业的淘金之地。1999年网络看上去热得不做都不行了,联想却始终按兵不动,最终愣是靠业绩使股价在香港一路飙升,并入选恒生指数股。2000年联想姑且听之任之,前前后后从香港股市拿回了近30亿元人民币资金。

  刘洲伟《21世纪经济报道》副总编

  2000年是联想跳跃的一年,由于对互联网概念的领悟,联想成为国内.COM运动中最殷实的赢家,真金白银几十亿港币,但这不是.COM们一夜暴富式的狂想,是联想在利润微薄的PC业多年辛苦耕耘的必然逻辑结果,是当年柳传志冒着风险坚持他的“香港战略”的丰厚回报。以实业家的信用,玩资本家的游戏,柳如鱼得水。联想转型,老柳也面临着转型,角色跳跃之间掩不住英雄本色。

  方向明《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柳的转型是稳健的,在资本市场的网络泡沫中,能够保持清醒意识的企业家不多。柳率领的联想团队是一支“斯巴达克铁军”,能够在一周之内将9000员工一分为二,而且没有震荡,柳的交接班运用了极高的政治技巧,完全是平滑过渡。

  胡泳《互联网周刊》编委会主席

  在“技、工、贸”之外还得加上“资”。

  殷智贤《时尚·先生》主编

  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从来都是领导,但柳却以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联想突破自身瓶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联想能够在每一次市场转型时锐气十足和柳能够放权又善于为新一代领导人提供助力有莫大的关系。但愿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创业一代的企业家能有此胸襟和能力,中国需要世界型和世纪型的企业。

  苏文洋《北京晚报》经济新闻中心主任

  柳传志今年的亮点,并不在PC企业向互联网企业转型,而是把联想一分为二,将两杆大旗交到了杨元庆和郭为手中。在中国企业中,如此漂亮、高难的薪火相传动作,实为罕见。这一事件的意义,将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凸现。

  汪文斌中央电视台经济部主任

  柳传志正在开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这一事情意义深远,他不仅将自己带入了互联网业,而且正在帮助中国的企业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改造,这是一项需要有人来做领头羊的事情,柳因此成了一种新技术的标志性人物。

  《北京青年报》年度财富人物评选活动迄今为止已举办了两届。经过本报编辑部的反复筛选与取舍,我们从2000年影响过我们经济生活的人物中选取了31位,供参加本次评选的海内外主流媒体财经记者作出自己的判断。

  媒体的力量来自于理性的判断。参加今年《北京青年报》财富人物评选的记者共有60名,他们分别属于海内外主流媒体。我们相信,他们的理性判断将有助于我们对“财富”的再次发现。

  几乎没有太多戏剧性的场面,2000年度“《北京青年报》财富风云人物”的称号落在了联想集团[微博]总裁柳传志的头上。和去年这一称号由柳传志和张瑞敏两人分享的结果相比,今年的评选可以说落差颇大;在计票过程中,柳传志一路遥遥领先,囊括了25张选票,把其他所有候选者都落在后面。

  虽然在情节上少了些许戏剧性,但应该说,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而另一个可以互为印证的结果是:由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主办的2000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日前揭晓,柳传志同样以高票跻身十大“年度人物”榜首。

  应该说明的是,得票多少并非对所有候选人年度业绩的衡量,而让参加本次评选的海内外一流财经记者们投下一票的决定性力量,在更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无法量化的影响力因素。当然,我们也曾为所有评委们规定了五个略带刚性色彩的指标:企业创新能力、管理水准、扩张速度、行业地位和公众形象。

  为什么是柳传志

  严格来说,在中国的互联网运动中,联想是迟到者。但柳传志以其一贯的谨慎认为联想不算晚,他看得很清楚:“网络公司形成利润还有很长的路,资本市场能托多久,自有资金能否撑得住,很多公司过早跟风,根本不清楚凭什么赚钱或拿什么再融资。我做事的原则是,知道河对岸的目标,知道过河的方案,知道消耗多少资源。现在目标还在漂移,河水深浅还不是很清楚,拿不稳的事我都不做。”柳传志谨慎,但并不意味着保守,更不意味着一味拒绝资本市场的新游戏规则。2000年3月,联想宣布与香港盈动合作,股价一路摸高至70港元,跻身于香港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之列,更重要的是,联想以全面介入互联网的姿态获得香港投资者的认同,从资本市场拿回了28亿港元。

  去年4月,柳传志主持了联想16年历史上的第三次大手术,联想被分拆为“神州数码[微博]”和“联想电脑”两大主体,由此完成了主动的战略转型。在2000年的联想节拍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家国内PC巨人的转型,还看到柳传志对于企业战略的深思熟虑已臻化境。

  这一年,联想完成了向互联网时代的历史性跨越和新业务领域的迁移,却又在网络的虚热与泡沫中保持着清醒头脑,这一点在国内传统大企业的转型中当属罕见。

  2000年财富风云人物,舍柳传志其谁?

  财富人物“变阵”

  与去年入围的前20人相比,我们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除了张瑞敏、王志东、张朝阳、倪润峰和丁磊仍驻留在人们的视网膜上以外,其他所有的财富人物都已“变阵”。这种巨大的起伏让我们隐约地意识到,在人物“变阵”的表象下面,某些传统的游戏规则或价值观似乎正在暗暗地被修改甚至被全面颠覆。城市的季风在向哪个方向吹?

  划分中国企业家团队可以有多种标准和方法,结果也因人而异。我们的基本判断是:我们实际上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接的时期,柳传志、张瑞敏、陶建幸、倪润峰等人大体可归为新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他们崛起于大规模工业制造领域,他们的企业治理经验基本来自本土,未必能彻底完成引领我们走向世界的使命。而网通公司田溯宁、亚信公司丁健这类“海龟(海外归来)派”正在就位,和第一代企业家相比,他们的优势就在于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化的企业运作规律,同时开始储备经营管理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企业要真正完成全球化的角色转换,可能需要借助于即将崛起的新一代企业家。

  财富正在“迁移”

  世纪之交,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角色是独特的:一方面,我们的工业化运动尚未完成,另一方面却又站在了以信息文明为特征的新经济门槛上。我们将何去何从?

  在经济学家看来,研究财富的多寡显然没有观察财富的迁移来得有意义,毕竟财富只是某种社会学的符号而已。在世界经济的历史断层上,中国实际上曾在19世纪前吸引和吞噬过全球白银货币的一半,经济学家把这一切归因于“中国人民在世界市场上所具有的异乎寻常的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效率、竞争能力和出口能力”。反过来说,我们后来之所以丧失了对财富的支配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述诸种能力的缺位,而这无疑又与企业家在历史舞台上的长期缺席有关。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财富大部分靠“肌肉经济”获得,或者说大规模的工业制造,真正来源于“头脑经济”的财富仍微不足道。而今年让人感到有些欣慰的是,“全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票上市后获得近亿元财富,这显然是开了个头。然而真正的挑战还在于,在互联网颠覆性的力量支配下,传统的游戏规则已经被改写,偏偏我们对新的基本规律并不了解。对于这一点,甚至连柳传志也看不懂:“现在好像游戏规则改变了,但其中的规律是什么?”

  看不懂其实不要紧,我们也不指望经过这样一次对财富人物的检阅就看出端倪。按照柳传志的说法,摸清规律并加以总结,是他从经验向智慧飞跃的必由之路。没有人会顽固地死守着传统不放,拒绝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经济,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只是充满激情的探索与义无反顾地前进。

  谁能超越柳传志

  作为一位行走于天际的企业家,柳传志早已超脱凡念。在联想15周年的典礼上,55岁的柳传志说过:“5年后,如果我还以现在的身份做联想主题报告的话,就意味着联想发展得不好。”同样地,如果柳传志一直以高票当选为本报一年一度的财富风云人物,可能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家团队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更多柳传志式的财富人物,而且是能够最终引领我们触摸到整个世界的企业家。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两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巴黎胜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