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内的金融业,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入世后的竞争能力怎样呢?
四大银行能留住人才吗?
我们国内的四大银行,因为沿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其内部管理上“官”本位意识还非常浓厚。在干部任用、分房、福利等等方面,基本上还是论资排辈,一些具有
高学历的大学生,因为“缺乏工作经验,为本单位做贡献较少”,不可能与同事们平分秋色。而许多大学生毕业上班后,马上就面临着结婚成家,在已经错过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后,用手中微薄的工资收入是没有办法买到住房的。而这时候,一些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的高薪聘请对于他们就非常具有诱惑力。当然,大学毕业工作5到10年的各种业务骨干,更成了进攻的重点。这方面,四大银行的人才流失已经非常严重。
四大银行能有效提高资产质量吗?
为了迎接入世的挑战,有效提高我国四大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我国四大银行分别成立了信达、东方等资产管理公司,专门为四大银行管理不良资产,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国的四大银行已经轻装上阵。然而,资产公司运作近3年的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四大银行为什么不能有效提高其信贷资产质量呢?根本的原因在于,四大银行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原来违规放贷、历史遗留问题而造成的不良资产,不能马上消化,没有有效追究原放贷责任人和决策失误者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四大银行的现行体制能适应竞争的需要吗?
我国四大银行的许多基层机构,因为当地金融资源贫乏,已经出现严重的亏损。经营难以为继,这几年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商业化的改革,撤并了一些低效、无效机构、网点,但总的来说,战线太长,难以形成“拳头”,很难与外资银行和国内的一些股份制银行相抗衡,只能靠国家的信用后盾来苦苦支撑;由于四大银行管理上“官本位”意识的残留,办事效率与外资银行和国内的股份制银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许多窗口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不利于其参与同业竞争。
四大银行能够取得很好的经营效益吗?
商业银行的“四自”原则中,有一条就是“自负盈亏”,这也是商业银行色彩的真正体现。然而,市场经济的法则要求经营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讲求规模效益,而据有关资料,我国四大银行的总资产并不比国外大银行的资产多,何以形成规模?我国四大银行任何一家的员工总数都要超过国外大银行员工总数的几倍,又何谈人均效益呢?四大银行的服务水平,与外资银行还有很大差距,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力。
总之,面对入世的历史机遇,四大银行要想真正成熟起来,成长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商业银行,还任重而道远。只有秣马厉兵,外树形象,内挖潜力,狠抓素质提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条件,去勇敢地面对入世的挑战,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国际金融业占有一席之地。(卫文省)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