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洋资本”看不上“土知本”?

2001年07月27日 10:52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刘建锋

  7月25日,记者参加了在北京市京广中心举办的“中关村创业2001”商业计划大赛,总的感觉像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资本那头的热乎劲,似乎还没有起来,或者说资本还不够“浪漫”。

  据举办单位介绍,今年的创业计划大赛,有3000多团队参赛,收到完整的商业计划书286份。他们在其中遴选出近50个优胜的团队,在今年5月12日专场举办了推介会,有70多家世界著名风险投资机构、知名企业,40多家国内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的代表在北京京广中心与团队代表们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不过,记者很遗憾地看到,在7月25日的创业大赛闭幕式上,这“70多家世界著名风险投资机构、知名企业、40多家国内上市公司、投资机构”中,难得有人露面,唯一一家世界知名的企业是西门子,西门子的物流与生产公司与北京物流研究中心合作,两家尝试性地共同投资525万元人民币,与一个团队共同组建一家物流公司。闭幕式上最大的热门就是一个2000万元现金与实物资产投资的签约仪式,据介绍,资产总值数亿元人民币的上海花园企业集团,与在美国注册的纳德国际技术公司共同创建纳德国际中国公司,希望大规模生产由美国纳德国际技术公司开发出的碳纳米管,但目前尚未完成实验生产。此外还有一个在线中英文词汇混合手写输入识别技术也获得了融资。

  这究竟是不是“一头热”?令人深思的是,数千位“技术英雄”忙乎了整整半年(这不过是我们所看到的从参赛到闭幕的时间,实际忙乎时间如果加上技术开发,恐怕远远不止这半年,也许是多年),来自中关村的技术所融得资金不过825万元人民币,相当于100万美元不到(融资2000万元人民币的纳德国际的纳米材料与技术,来自美国纽约,该公司的核心人员主要是海外学子),即使不以成败论英雄,但这样的结果也不得不令人对创业大赛的融资能力产生怀疑。

  当然,创业大赛本身并不等于融资,也无所谓融资能力,作为创业大赛的组织者,也只能做到将各路财神请到场而已。为各路技术英雄们提供一个场所,提供一个“知本”与资本见面的机会,有融资能力的,还是参赛者的技术,或者说,是商业计划书。

  多年来人们一直说中关村汇集了最优秀的科技人才,这些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无可置疑,缺乏的不过是创业环境而已,这个问题嚷嚷了多年,为什么有关方面这两年来年年费心费力搞这个著名的中关村创业计划大赛,为大家创造这样好的创业环境,免费提供良好的商业培训,大家还都不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呢?

  反过来看——难道真的是“洋资本”瞧不上咱“土知本”?

  记者得出的结论恰恰是这个,资本不太瞧得上拿出来的的那些“知本”——至少在创业大赛里看不到洋资本的活跃,甚至是资本的活跃。

  问题的根源当然不能说是资本没有投资的冲动,只能从“知本”自身上去找,为什么“知本”不能吸引资本?这让人不得不对参赛的中关村科技人员的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再次产生怀疑。中关村里是出了几位知识英雄,特别是方正的王选,可是,紧随其后的还有谁们?而况王选当年不也没有那个风险投资的创业环境吗?假如当年王选有这么一个创业大赛帮忙,这70多家世界著名风险投资机构、知名企业不定怎么抢呢。有一段时间,中关村很热闹,似乎全中国的技术精英全在这里了,似乎随着商业上的成功,中关村就等于高科技的代名词了。甚至有人说,要把中关村建成中国的“硅谷”,是因为这里有技术和人才优势。从这次中关村“知本”的落寞来看,这句话也许对了一半:人是不少,可是技术呢?

  也许,对于技术人才来说,最主要的恐怕不是没有创业环境的问题,而是没有好的技术基础和更加拿得出手的技术产品的问题。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