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亮
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由于中国即将加入WTO、北京取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美国金融界正掀起一阵中国投资热。但受投资者保护措施不完备、银行系统不健全、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海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机会并不大。
然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对于任何想扩张自身力量的资本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随着市场的放开,海外资本大规模涌入国内市场只是迟早的事。事实上,海外资本已经把中国市场列入了其版图扩张的第一阵地。
下一个硅谷在广东
高盛证券发布的2001年展望报告认为,全球下一个硅谷不在美国,也不在日本,而是在中国的广东省。有迹象显示,看好中国市场的主流海外企业正在多起来。
中国巨大的市场对于任何想扩张自身力量的资本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随着市场的放开,特别是二板市场和WTO的临近,海外风险投资商大规模涌入国内市场只是迟早的事。事实上,海外资本已经把中国市场列入了其版图扩张的第一视野。
到目前为止,除了广为人知的IDG、软银和高盛外,先后进入中国的海外投资机构还包括DFJ、雷曼兄弟、英特尔[微博]、花旗银行、第一波士顿、摩根斯坦利、霸菱、澳洲新闻集团、美林、中经合集团、兰德等20多家,此外诺基亚[微博]、思科、惠普[微博]、甲骨文[微博]、戴尔[微博]、朗讯、和记黄埔、香港盈科等世界知名企业,也作为产业资本的代表对中国表现出强烈的关注。
例如,总部设在旧金山和香港的兰德风险投资公司对中国网络业可谓情有独钟——过去几年中,它在中国投资了8家互联网公司。兰德有7000万美元的亚洲投资计划,但目前该公司在中国投资的这8家网站只用了不足1200万美元,且多是第一轮资金,数额偏小。该公司表示今后将主要对软件开发、硬件产品、网上中介等项目进行投资。
有5000万美元资本额的国际催化剂投资公司是一家投资于互联网和IT企业的硅谷风险投资公司,迄今在中国共投资了包括电信基础设施、互联网软件、电子商务等在内的12家公司,其中两家公司即将上市。
外资还不敢大胆进入
中国互联网产业吃到的国外VC(风险投资)迄今为止不过20多亿美元,仅仅是中国电信[微博]纽约上市预期融资额的1/10。就一个有着2250万网民的市场而言,这点风险资金不啻是杯水车薪。而在这极为有限的20多亿美元中,大部分又主要来自IDG、高盛、软银三家大户的风险投资项目。
实际上,政策、基础设施以及市场发育等诸多壁垒将许多海外知名IT产业巨头如Loyus、AOL、雅虎、Esdus挡在了国门之外,也挡住了国外风险投资的主流机构,尤其是大型的私人合伙制风险投资商。这种缺席使我们误把许多国外大公司下属的从事风险投资的子公司,以及一些本身并不以风险投资为主业的机构当作了VC巨擘,而忽略了那些真正的VC大腕,比如KPCB、NEA、DFJ、GAP、AccelPartners、ayfield、IVP、CMGI等等。事实上他们才是在国际风险投资领域叱吒风云的主角。
外资之所以不敢大规模进入中国,原因之一可能是国内资本市场还不是一个可以自由流通的市场,且有非常严格的政策性限制。比如信托法还缺位,现行的《公司法》对技术入股、无形资产入股等相关规定还不利于风险资本的退出,在电信增值服务领域对外资还有诸多限制等等。此外,市场的未成熟也是一个障碍性因素。尽管现在国内互联网用户绝对值已经不少,基础设施也初具规模,但中国网民的商业价值与西方成熟市场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即使那些进入国内市场的海外资本,大多也是抱着一种摸石头过河的试探心理,不敢大张旗鼓地实质性介入。
产业资本成为新引擎
风险资本和金融资本在向企业注资时,会介入其经营管理全过程并提供某些增值服务,但它不可能以母鸡般的耐心长期“孵化”一家企业。短则三五载,长则七八年,它总归是要退出的,或通过IPO,或通过转让。因此,这种以“投入-回收-再投入”的方式不停运作的金融资本,解决不了整个产业的困境。相反,为了变现,风险资本可能把经营前景良好的公司搞得面目全非。
但产业资本就不同了——对于企业的经营者而言,是没有通道可退,也没有出口可撤的。他必须潜下心来,老实地赚取利润,而不是热衷于资本运营和概念炒作。
互联网经济下一轮成长的主要动力源应该来自于产业资本,它不会因眼下蝇头小利就想着变现出局,而是将所投资企业作为一份长久的基业来经营。这种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的战略发展是有益的。当然产业资本也可以直接向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或者投资于风险投资基金。
在国外,产业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的热潮也才刚刚兴起来。如微软[微博]、西门子、戴尔等公司都介入了风险投资领域。在国内,随着商业互联网的发育,一批在互联网导入期异常活跃的风险投资正在渐渐淡出,而产业资本在网络作为一种产业日渐成型的情况下,则开始受到感召并有所动作。比如,联想、海尔、TCL[微博]等传统IT企业、家电厂商都已在资本市场上连连出手,有的已组建了自己的风险基金。来自传统产业资本的风险资金比一般VC更有感觉,一旦它们成为未来互联网经济主流资本平台时,中国互联网的产业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