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纶/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药品价格实行严格的管制,因此,药价贵的现象尚不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后,药品行业的问题愈益显现。应当承认,药品行业的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了我国和世界医药先进国家间的差距,为提高国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许多益处;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法规的不完善,一些疗效平平,毫无新意的药品,仅仅因为披了一件时髦的外衣,取了一个洋名,顿时身价倍增。国内一些厂家也群起效尤。而这些新面孔的“老药”一方面凭借“空中掩护”(广播、电视广告“轰炸”),另一方面凭借“地面部队”(所谓“医药代表”深入医院),立体进攻,将这些药品倾泻到医院,最后到患者身上。有人分析,某种头孢类针剂,出厂价10元左右,而层层加价到患者身上时已经是100多元了。类似情况数不胜数,这“虚高”的价格造成了药品生产、销售过程弊端丛生。说到底,“药品贵”,主要是贵在“虚高”上。
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对药品虚高价格进行了一些整顿,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药品价格虚高的总体改观不大。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的支撑是一个重要因素。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颁布之后,尤其是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完善之后,药品价格改革才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今年以来,药品降价消息不断见诸新闻媒体,药品价格战“一触即发”,有的药品降价幅度达50%以上。这表明,药品虽然是特殊商品,但是既然是商品,就必须遵循商品生产的规律,尊重市场的选择。这同时还表明,我国消费者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随着人们医药保健知识的增加,盲目的“崇洋”、“求新”心理已被理性选择所取代。这更表明,国务院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已初显效果,发挥了积极的政策引导导向作用。
2000年7月下旬,国务院在上海召开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揽起来,共同推进。这次会议的召开,为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产生巨大影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而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将给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从而促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功。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理顺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关系,也非一蹴可就。它需要社会有关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如招标采购制度、价格听证制度,等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药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它的政策导向作用,在药品价格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就是要用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药品价格改革,也必将顺应这一总体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法则进行改革。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随着各项有关法律法规的健全,药品价格将逐步趋于合理,“看病贵”、“吃药贵”的现象将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