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新华航空》 > 正文
 
李晓林:你能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金子(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2日 10:45 《新华航空》杂志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为有时不为,有所求有所不求

  投身商海,气象万千,眼花缭乱。看着是商机其实是陷阱,看着不起眼儿其实是商机的事儿比比皆是。在这么多年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为有时不为,有所求有所不求。是李晓林经常告诫自己的商界信条。

  李晓林:你能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金子

中行新上网抵债资产 理想系列写字楼热租中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比起今天这里一场秀、明天那里一场秀的某些人来说,大富豪李晓林算得上比较低调的一位。除了偶尔在《北京青年报》发表一些预测市场的文章以外,其它地方鲜见他抛头露面。

  但是对于北京的地产界来说,李晓林算得上是老将一名。单是拥有一座总投资达到3.5亿元的林达大厦,就可以估想一下李晓林的重量级指数。至今为止,他在北京已投资10多个亿。

  作为北京主要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李晓林经常要进行“市场调研”;作为林达集团的董事长,李晓林要操盘全局;作为一名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晓林经常提出一些炸弹级别的提案;作为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政协常委,民进委的主委,李晓林得经常组织参加会议。

  分身乏术,很多人忙起来简直像只无头苍蝇,李晓林每天的生活却十分规律:早晨锻炼身体,吃过早饭去公司上班开始处理公务;中午吃过午饭以后浏览当天的新闻,休息片刻,下午继续处理公务;晚上准时回家休息。

  简单的生活可以映射李晓林的性格:稳。

  在商海里遨游,李晓林留给人的印象是一帆风顺,几乎没有失过手,与他性格不无关系。他比较喜欢对市场进行调研预测,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金子。

  六个项目奠定根基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政府推出大批招商项目。在国外留学的李晓林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从香港回到北京,进军房地产业。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有资金,有人有地皮,有人有市场,有人有需求。李晓林借来资金所有者的现金,与地皮所有者合作建房,通过掌握市场的人,把房子卖给需要房子的人。他说:“我像个8级钳工,组装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有一把泥土,就能够盖出广厦千万。”

  他的第一个项目是位于西直门的儿童食品厂。李晓林看到,国企改革外迁需要资金但可以提供城区土地,全社会住房制度改革,产生了巨量的商品房需求和资金信贷方面的支持性政策。他调动了各方面的资源,果断的从一般性的商贸行业转入房地产开发。对工厂进行收购以后,他贷款在原址盖了一栋中档公寓。

  就在这时候,国家经济开始宏观调控,银根紧缩,过热的房地产行业首当其冲受到遏制。外商纷纷撤退。很多国内的房地产公司被套牢。在一片恐慌中,李晓林却看到,京城楼市的结构性匮乏:北京东部写字楼过剩,西三环一线却连一座像样的写字楼也没有,可是国家机关大多数在西边。

  经过再三思虑,一片撤退声中,他却继续投资,在海淀区玉渊潭乡紫玉饭店,扩建了一座17层的中档写字楼。当时西三环路正在紧张的施工中。市政府的路修好了,李晓林的房子也盖好了。林达集团留下一层,其余全部租售。当西三环沿线其它数栋写字楼建造好开始租售的时候,李晓林的紫玉饭店已经收回全部投资。

  当李晓林决定拆掉幸福一村的北京补花二厂盖一座深红色的16层公寓时,有很多人都断言这座红楼将把他套牢。

  李晓林认为,套牢这个小区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过高的房价。当这座拥有富丽典雅耀人眼目的欧式外型建筑,以低于同档次公寓20%左右的价格开始销售的时候,周围许多早已经动工的建筑只能望之兴叹。

  他给这栋红色的公寓起名为幸福公寓,从开工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进行公寓的销售工作。除了自己卖,还找了几家代理公司。每个公司他都给予可观的代理费,但是要求他们打广告。于是,在1996年,北京到处是林达幸福集团和幸福公寓的广告。当公寓交付使用的时候,房屋已经售出了85%。

  人们把幸福公寓称为经典之作,不仅在于这楼是建筑的经典,还在于这楼的整个策划和运作的过程也堪称为商战的经典。

  1990年来,他先后收购、兼并、合资了北京益童食品厂、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北京补花二厂、北京煤炭四厂等4个大中型企业,并且接连开发了西直门公寓、紫玉饭店、幸福公寓、牡丹公寓、林达大厦等房地产项目。 短短十余年间,他便在房地产界异军突起。

  “作为投资者,决策非常重要。眼光一定要独到。”李晓林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如果没有抓到国企改革改制和厂址外迁的时机,城市居民住房需要改善,各类商务办公楼需求增长的热潮,李晓林就没有今天。

  有时为有时不为

  投身商海,气象万千,眼花缭乱。看着是商机其实是陷阱,看着不起眼儿其实是商机的事儿比比皆是。在这么多年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为有时不为,有所求有所不求”。是李晓林经常告诫自己的总旨

  达到这种境界,看起来容易 ,做起来还真要有点定力。搞房地产投资并不是什么时期进场都有好机会,而是要首先选择有利于发展的经济周期中适合进入的时机。什么时候有所为,什么时候不为,还真是不太好把握。

  投资有风险,房地产业更是一掷千金,一不小心就要被吃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交界时期,各档各类住宅全面紧缺,凡是那时投资建房的商家都很容易挣到钱,但是后来商界蜂拥而上,一遇上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套死了一大批盲目投资的开发商。

  商海里老手李晓林的对这些都太明白了。他要求自己,没有稳操胜卷,不经过深思熟虑不上马。前十几年的六个项目,都是以和国企合作为主要方式的住宅、写字楼开发及酒店公寓的投资开发。但是,这种开发方式在市区内已基本接近尾声,下一步该怎么办?

  未来一二年内,北京的房地产业需求依然旺盛,但购买力的释放将趋于稳定。房地产投资在前几年已逐步显现出了一定的热度偏高,供大于求、产大于销。大量的投资沉淀于开发建设环节,全行业投资收益质量不高,对银行贷款风险度形成了较大的压力。

  针对这一倾向,政策施行了一定的调控,对产销及供需的错位进行纠正。这就是去年引起轩然大波的中央银行的121文件。尽管在今后的一二年里,产业界和一部分投资开发商会受到一定的约束甚至损失,还有一些被“劣汰”掉了,但是李晓林相信,这种影响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

  调查的结果已经很清楚,北京房地产市场目前供大于求。李晓林还是决定干一行爱一行,未来的几年仍坚持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方向不变,只不过在经营模式上有了变化。房地产的投资开发将以配合各区域的危旧房改造为主要切入点,同时对高科技产业及文化产业开始逐年加大投资力度。

  这一经营策略同样只不过是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为有时不为”信条的影响结果。凭借着多年来对宏观区域包括产业经济在内的全面把握,凭借着自己雄厚的实力,李晓林相信,他这一次也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有奶酪不妨一动

  作为一个富豪,他并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出身贫寒、经历过艰难生活的李晓林,对那些穷苦人家的命运非常关怀和同情。他属于比较舍得动自己奶酪做慈善的人。

  他为北京外国语学院捐资100万元,设立了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外国语学院授予他“名誉校长”的称号。他还捐献了50万元人民币,办起了北京第一所棋类专业学校—北京晓林棋校。他发起并与十二位民建会员企业家共同筹备组建了中华骨髓慈善基金会,为嗷嗷待医的400多万例白血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李晓林认为,投资赢取利润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跳出一己的私心,从整个房地产市场着眼,爱护这个市场,使之茁壮发育。他要为维持一个良好的企业运行环境而努力。

  这样,他就不仅得动自己的奶酪,还得动别人的奶酪。2004年两会上,李晓林的一系列提案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他提出要将经济适用房的政策进行修改,取消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经济适用房税费减免,将给开发商的补贴转给买房百姓。

  国家对经济适用房项目规定:免收土地出让金,减免21项税费,开发商利润应限定在3%以内。并且,经济适用房要实行房价、户型面积、销售对象3个控制,目的就是要平抑过高的房价,让中低收入的家庭买得起房、住得上房。

  土地出让金是每平方米200元,仅此一项,经济适用房就可减免费用4000万元以上。加上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费等21项行政事业收费的减免,也能够带来巨大的降价空间。就是说,如果同一地区的商品房价格在1800元/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应远远低于这一数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无疑使政府减少的税收转化成了开发商的高额利润。

  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中、高收入者购买多套经济适用房用作投资甚至投机的现象。"富者买其屋,贫者靠边站"已成为目前经济适用房的一大怪现状。为了能让中低收入者住上房子,李晓林建议,政府由对经济适用房开发者税费减免的"暗补"改为对低收入人群住房补贴的明补,但明补的方案还应该进行推敲论证,如对中低收入者如何界定,还有在具体规则上面要更细化。

  尽管经济适用房的有些猫腻,大家已经逐渐知晓。但是在利益面前,应该站在哪一边谁也不会昏头。作为北京房地产开发商的一员,他此举简直有点大公无私,不知道有多少开发商要恨得咬牙。

  李晓林和其他委员在朝阳区某乡调研时还了解到,失地农民每个月领到500元生活保障金后,很少有自谋职业的。因为按照规定,他们就业后,不论每个月薪金是多少,这500元的生活保障金都要取消。而这些农民缺少专业技能,一般就业后也就只能挣到800元至1000元的工资,刨去路费等,与不就业差不了多少,因此他们宁愿把时间花在打牌、聊天上。

  针对这些调研结果,他在今年“两会”期间很快又提出了一份提案,呼吁对失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不仅如此,他还提议对这些农民进行职业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若后者能够很快施行,对于一些失地农民来说,是解决了一大生计问题。

  作为被《北京青年报》美誉为“房地产界思想者”的李晓林,他提出这些提案不会让人感到奇怪。

  撰文 万芳 摄影 刘昊

  李晓林简历

  1969年4月-1976年2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6团任司务长;1976年6月-198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行干部;1986年11月-1987年12月,在日本东京国际语言学院留学;1996年7月-1998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现任中国投资环境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侨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北京晓林棋校名誉校长、北京外国 语学校名誉校长、北京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北京市门头沟区六届政协常委、全国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2001年11月荣膺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特别贡献奖"和"和平使者"称号。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李晓林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