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榜中人多数沉默 中国为何缺少慈善家阶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 12:15 《南方日报》人物周刊 | |||||||||
李韦 发自北京 今年5月,随着英国人胡润、以及美国《福布斯》杂志"慈善家排行榜"的相继推出,一个新的概念开始走入中国民众的视野:慈善家。 什么样的富人在行善
位居慈善榜前十位的企业家,其所在行业大多是房地产和制药业。这是去年在中国利润率最高的两大行业。 榜单显示,目前中国慈善家的中坚力量是私营业主,浙江的企业家显然参与公益最多:“慈善榜”的前五十位中,14位企业家都是浙江出生的,总部在浙江的企业也有11个。 “在美国,最有钱的人是捐款最多的人。”胡润说。但这个法则在中国却有些失效。 金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黄如论是慈善榜中最慷慨的企业家,在胡润的“中国内地百富榜”上,却名落孙山;贵州神奇集团董事长张芝庭名列慈善榜眼之位,但他在百富榜中的排名不过是第61位。 虽然百富榜中有17人进入了50位慈善家的榜单,但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百富榜中另有83位沉默者。他们在获得巨额财富之后,为何没选择用慈善捐赠的方式回报社会? 什么阻挠了富人行善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学者和企业家都认为,行善渠道不畅是一个主要原因。我国过去没有个人基金会的规定,企业家捐赠多是通过现有的慈善社团。 目前我国的慈善团体,90%以上都是官办。打着民间旗号的基金会,也多由政府控制,如中华慈善总会等。基金会的行政化,使它染上了很多行政机构的官僚病。轻则无为而治,重则腐败丛生。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介绍说,曾有一个省的领导对他讲,执政三年来最好的成绩,就是没有批准一个基金会成立。 基金会官僚病的另一症状是财务混乱,信息不公开,其不健全的治理结构,导致经手人很容易将善款中饱私囊。 正因为此,本来社会公信力就不高的这些基金会,有的甚至还曾大曝丑闻,严重影响了中国慈善机构的公益形象。上海一家房地产负责人就说:“慈善机构哪一个是透明的、真正过得硬的、让人放心的?” 现行税法规定也不鼓励社会形成捐赠文化。 中国现行的捐赠法律规定,企业捐赠只有投向五家公益组织才能获得减免税的优惠。根据中国现行的税制设定,减免的所得税,本应为地方财政所有。因此,地方政府往往并不愿意企业捐赠:每次捐赠,都意味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 “私营业主最怕的就是当地政府了。”中国社科院私营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厚义说。因此,需要地方政府支持的企业,自然会考量其中利弊得失。去年非典期间,一些地方就曾出现过本地企业只向当地医院捐赠的情况。 中国的卡耐基在哪里 胡润推出“慈善排行榜”的口号是“寻找中国的卡耐基”。卡耐基是美国第一代大慈善家。他的捐赠遍及世界各地,领域涉及基础教育到世界和平。 “目前只能说,中国的卡耐基还在路上。”胡润说。 中国私营业主积累财富时间还很短。数据显示,截止2003年底,全国有700多万私营业主,但其中只有10%——20%真正赚钱。“中国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有大额捐赠能力的阶层。”张厚义研究员说。 而反观美国、香港等地富有盛名的大慈善家,都是在财富积累到一定时间后,才开始大手笔回馈社会的。卡耐基从积累财富到成为大慈善家,之间经过了50年的时间。李嘉诚赚得亿万身价到设立长江基金,中间也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练。 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中国的私营业主还惶恐着财富的归属。1949年成立以来,对民族资本家就实行了没收财产,改造思想的做法。从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不安全感延续至今。 今年“两会”期间,重庆力帆老总尹明善在北京坦陈了他曾经“赚钱越多越痛苦”的困惑。“1992、1993年,赚了些小钱,感觉很好,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书、到处旅行。赚到几千万时,我开始忧虑起来,这钱是谁的?是我的吗?" 在对自己的财富尚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时候,私营业主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保护和隐瞒自己手中的财产,而不是把它捐献出去,大白于天下。 中国慈善家阶层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报道: 推荐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