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鼓吹者吴敬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 17:30 《环球企业家》杂志 | |||||||||
他在知天命之年从海外找到了“理论天命”,帮助中国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
他有一个曾经给他带来过压力,但现在带来了更多荣誉的绰号——吴市场。
那是在1978年后,中国经济学界开始围绕着改革的目标是计划还是市场的问题而争论。由于吴敬琏顽强地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他在激烈的辩论中被坚持计划经济的学者贬抑地加上了这个绰号。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吴敬琏却以“吴市场”之美誉名扬全国。 1992年4月,吴敬琏向中共中央提出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这一建议为当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所采纳。随后,他领导的“中国经济改革整体设计”课题组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改革方案,为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吴敬琏的“大彻大悟”始于21年前。1983年,已经53岁的吴敬琏去耶鲁大学经济系和社会政策研究所(ISPS)做访问学者。在那里,吴敬琏重新学习了西方经济学,更新了知识结构。之后,吴敬琏慢慢认识到:任何真正的改革,都应当是市场取向的改革。就这样,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吴敬琏,终于知道了自己理论上的“天命”。 吴敬琏也许当初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做学问而出名。改革开放给了他一个巨大的舞台,而他也在无意中成为了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并且将这出大戏不断推向下一幕。 现在,除了以学者的身份发表学术观点和政策建议,吴敬琏还为他在中国社科院的研究生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学生们讲授《中国经济》课程。 (文/《环球企业家》□ 柳希文|文 出自:2004年7月 总第10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