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良品本无印(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3:45 《第一财经周刊》

  MUJI传染病

  每次去日本,葛仰骞都忍不住要怂恿大家去无印良品的店看看,

  葛仰骞是《24格》和《动漫贩》两本杂志的编辑,每年都会组织读者去日本进行动漫主题的旅游。2005年去东京参加东京国际动画展,回程之前他在成田AEON JUSCO的商场里看到了一家“很不错”的店。一般日本商店的招牌都花花绿绿的,无印良品的素雅反倒很鲜明,“我很讨厌外露的商标和无意义的花纹,也不喜欢纯色上突然出现一个莫名其妙的花纹,所以一看到“什么都没有”的无印良品就马上扑进去了”。无印良品没有商标、花纹以及繁琐的装饰,这让他颇为倾心。

  店里放着一个巨大的藤筐,所有帆布鞋都扔在里面。他和一对日本夫妇蹲在藤筐跟前翻腾了半天,找到各自合适的尺码。他挑了一双黑色一双灰色的帆布鞋,在收款台付了3000日元(折合人民币小于200元),出了店就直接换上了。他当时是想着可以先买两双穿着玩儿,穿坏了下次来就买新的。但这两双鞋到现在也没穿坏。“又素又经穿,这两点很难结合在一起,况且还便宜。”每次带读者去日本,他都忍不住要怂恿大家去无印良品的店看看,有人专门跑到东京原宿去参观无印良品的旗舰店,回来之后对他说“感觉整个人被净化了”。

  属于80后的王雪语在北大艺术系工作,高中时,叔叔从日本带来一件衣服送给她,这是她的第一件无印良品。两年前去香港的时候,她第一次自己买无印良品的产品,一买就是一堆。除了衣服、给爸爸买的领带之外,还有一堆文具,比如经典记事本以及可以装化妆品的小罐子。她的房间里大约80%是无印良品的东西:床单、笤帚、懒人沙发??她等着搬新家的时候要把床和桌子都换成MUJI。

  脱下商标

  MUJI的商品又便宜又有品质,只要你能想得到的生活用品,那里基本都有。

  在知名日本设计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工作的任博在日本读的大学。生活在福岗的时候,任博很自然地买了很多从食品到电器的MUJI产品。回到中国以后,她还是会不时拜托朋友从日本给她带回一些用习惯了的东西:棉质的床单、素色的睡衣、喜欢的和式零食、化妆品等等。

  在日本无印良品没有像中国内地这样新店开张带来的光环和热闹。在内地,无印良品只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有三家店,在日本,无论大小城市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不是在为大城市的纷繁提供一个简约的解法,也不是在为小城市提供一些时尚元素,它就是个简简单单的卖有品质而且便宜的商品的店,只要你能想得到的生活里能用到的东西,那里基本都有。“无印良品真的很平常,在日本很多人会用,它针对每一类人、每一个年龄层都有不同的产品。”这个简约生活的概念不是高高在上的设计,它离生活很近。

  “无印良品绝对不是作为一个品牌让人追随的。”它也很难被作为一个品牌让人追随,因为它缺少多余的东西。没有必要包装的MUJI商品上基本没有任何符号;商品包装上唯一的符号就是原色纸搭配暗红色的价签,上边写着价格、产地、货号等一些重要信息以外;服装类产品领口处没有商标,只有尺码。

  作为结尾,摘录一段偶然发现的博客里的MUJI故事,一个用名牌手袋、梦想住上小豪宅的女孩写道:“我的物质化根深蒂固,我习惯了穿上附带着很多东西的当季时裳走进办公室。这周,我买了无印良品的T-Shirt,发现它很适合我。我常常在生活里面临的一个压力,就是很不喜欢自己。像无印良品的衣服,表面上是一件衣服,对我这种物质偏执狂是一种心理上的舒缓。它让我在摸到它的时候,看到它的时候,穿上它的时候,让我感觉我跟自己相处得没那么难过。”

  这些并不是MUJI的初衷,无印良品量贩的只是便宜又有品质的种种商品,恰好,这些成了我们生活里那些启发、欣喜、慰籍的容器。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