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韩国文化产业为何这么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3:01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杨眉/韩国首尔报道

  几年前,当“哈韩”、“韩流”之类的街头流行打扮被中国的少男少女们顶礼膜拜的时候,人们还只是嗤之以鼻:一阵流行风而已。

  但今天,当韩剧和韩星充斥、甚至“霸占”了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荧屏的时候,没有人再敢漠视这一次“韩流”的袭击和威力:韩国人这次依靠美女帅哥、华服豪宴和传统老套的爱情剧情,捕获的不仅是十多亿中国人的眼球,还有中国人刚刚鼓起来的钱袋子。

  韩国,一个被很多人评价为没有什么古老文化、甚至不多原创文化的国度,曾经连文字都是从中国“拿来”的东方小国,如今却创造了令全球关注的文化产业,成为向中国出口文化产品的大国。韩国的文化产业为何这么火?

  不久前,记者的一次短暂的韩国之行,似乎为此疑问找到了一点皮毛答案。

  娱乐化:大开眼界的 “文化观光商品”记者这次是随同一个名为“海外新闻及文化界记者交流会”前往韩国的,该交流会由韩国文化产业领域大名鼎鼎的“国际文化产业交流财团”(下称“韩国文化交流财团”)组织、资助和举办,自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邀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到韩国参观访问,这次的邀请对象全部来自中国大陆的近十家主流媒体。韩国文化交流财团接待我们的一个负责人介绍说,交流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韩国文化产业的认识和扩大宣传”。为了让我们尽可能多地了解和认识韩国文化,在韩国首都首尔的四天时间里,他们安排的参观和采访活动多达十几个。

  在这十几项参观活动中,最让我们这些应该称得上见多识广的中国媒体人在吃惊、震惊之余,更感羞愧、汗颜,同时还产生了某种不平、愤怒情绪的,当属观看歌剧“JUMP”(跳跃)。

  这部被称为“非口头语言歌剧”的“JUMP”,与哑剧差不多,没有台词对白,剧情完全靠演员的肢体语言来讲述。该剧最早在2002年12月上演,最初的戏名为“奇怪家庭”,2003年改名为“JUMP”。剧情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个小偷闯进了善于跆拳道和拖肩(韩国传统武艺)的一户人家后发生的种种趣事。

  进入剧场之前,我们一行人不以为然,甚至对韩方让我们这些来自武术发源地的中国人观看一个以武打为主的哑剧的安排觉得有点好笑: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全球最有名的武打明星都在中国,《卧虎藏龙》、《英雄》,中国人拍的武打电影让全球惊叹,在韩国还能看到什么更有名堂的武打戏。

  但一坐进剧场我们就知道自己错了:戏还没开演,观众已经开始张开大嘴乐起来—一位爷爷辈的剧中人物身着奇装异服、颤颤巍巍出现在观众席上,他全然不顾观众已经对号入座,非要“横穿”观众席绕道上台,“逼迫”观众起立、侧身、让路,还要搀扶、帮忙。

  好戏还在后头,跆拳道、拖肩、醉拳、武术等共117段武艺先后登场。尽管演员没有一句台词,但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个性十足的剧中人物,造型夸张的人物形象,令人惊叹的演员功夫, 以及地球人都能认可的家族故事,让来自世界各地、年龄从3岁到80岁的游客观众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出中笑成了花。记者曾估算过自我表现,演出过程中自己的笑声分贝、笑出的眼泪,以及笑的时间和肚子痛的次数,都超过了在北京德云社看郭德纲相声时的相关数据。

  看上去像一场武打闹剧的“JUMP”的喜剧性和可观赏性,让我们这些中国媒体人吃惊和震惊;而让我们羞愧、汗颜的是,尽管韩国的传统武术不如中国武术历史悠久,知名度也比不了,但韩国人更懂得如何宣传和推广其传统武术,如在“JUMP”中,他们就融合了中国武术,又借鉴了西洋艺术形式。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