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洗车费回落:政府推手还是市场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16:21 时代信报

  事前张扬的“密谋”

  “洗车10元/次”———这是渝中区某汽车美容店新挂出来的价目表。6月20日这一天,当胡先生与往常一样准备交上20元的洗车费时,汽车美容店员工的回答,令胡先生多少有些诧异。

  这场已经持续了3个多月的集体涨价行动,宣告结束了吗?

  今年3月以来,一场洗车费集体涨价的行动席卷重庆主城。3月26日,市物价局“12358”价格监督热线几乎快被打爆———“新牌坊加油站附近洗车涨价;洋河附近洗车涨价;观音桥一带洗车涨价……”就在这一天,江北、渝北等区的大多数洗车店“不约而同”涨价,涨幅则无一例外地从10元/次涨到20元/次。

  紧接着,4月1日,全市多数洗车店涨价,涨幅基本相同。

  并非突如其来。早在3月中旬,就有报道称,在重庆汽车服务业商会的召集下,68家汽车美容店负责人汇聚一堂,联合签订了一份《重庆汽车服务业商会诚信公约》,约定将洗车价格从单次10元涨到20元,月卡不低于6折,并公开表示,主城区大约600多家正规的洗车店都可自愿参加这次活动,涨价时间基本上定在4月1日。

  这场事先约定的涨价行动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市物价局价格检查分局的重视。

  根据《价格法》和《反垄断法》规定,如果行业内部事先约定涨价,并以签公约、定协议、缴纳保证金,强迫其他经营户执行新价格,这就是行业“价格联盟”,属于国家打击范围。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劳务价格,收费标准都是由企业自主确定,行业协会不允许介入企业的定价。

  市物价局价格检查分局副局长吴中明透露,“3月16日以后,我们及时派人前去了解情况,得知这种以《诚信公约》的形式商议共同涨价的行为,确有垄断市场价格的倾向后,及时与重庆汽车服务业商会进行了沟通,他们表示配合,并立即停止了约定涨价的行为。”

  事情至此似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出人意料的是,3月26日,这场似已平息的涨价运动“卷土重来”,至4月1日,这场声势浩大的洗车费涨价事件席卷整个主城,其规模已超过商会事先号称的600多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所有的涨价店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这是我们的自发行为!”

  这场事前大肆张扬、涨幅几近一致、规模如此宏大的“洗车费事件”,真的是洗车店口中的“自发行为”吗?在众店主异口同声“自发涨价”的背后,有没有幕后操控的黑手?职能部门对此该如何监管?

  “袖手旁观”的物价局

  “洗车费如此大规模集体涨价,难道政府袖手旁观?”一时间,车主们纷纷通过媒体热线、网络、市物价局“12358”热线发泄自己的不满。

  4月2日,当“洗车费涨价”事件已不再是坊间传闻,而“价格联盟”已成为议论焦点时,市物价局的表态却相当谨慎:目前尚不能确定这次大规模涨价是正常“市场定价行为”还是“价格联盟”。

  “物价局管理的不是价格标准,不是价格涨落,而是维持市场价格的有序竞争,防止价格垄断,让市场竞争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运行。”吴中明说,如果仅仅是市场调节价,政府就无权干预。

  有趣的是,面对各种声音,吴中明却显得比较乐观。

  在经济学中,价格联盟被称为“卡特尔”,任何价格卡特尔一经形成必然走向它的反面———联盟一经形成,价格便富有极大的弹性,只要其中一个成员降低价格,必将从中获利;为追逐利益,联盟成员之间的价格争斗不可避免,这必然导致卡特尔机制的瓦解。

  “洗车这一行门槛不高,全市大大小小洗车店上千家,非常分散,店主们很难齐心。”吴中明预测。

  对于洗车费集体上涨,重庆汽车服务业商会会长郭仁山斩钉截铁地称:“这是洗车店的自发行为,商会无权干涉,整个涨价事件也与商会无关。”

  洗车费是10元合理还是20元更为合理?郭仁山的观点是:“10元肯定亏了,肯定不合理。”

  但吴中明的看法与郭仁山不同,“这必然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市场接受了20元的洗车价位,就证明20元是合理的;反之,这个价格则将难以维持。

  “市场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规范着掌心里的一切市场行为。经营者擅自提高价格后,若服务与价格不相符,市场也不会接受。”吴中明形象地说,比如一个街边卖小面的,将价格提到10元一碗,会有谁去吃?

  面对洗车费涨价,政府是否应该干预的问题,市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方毅认为,单纯干预“缺乏相关法律支持”。法律法规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一旦制定,就不可能随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动。

  “洗车费上涨虽然影响了市民的个人利益,但同时也有部分洗车店并未上涨,这就是市场竞争的体现,并不违背市场规律。”吴中明认为,如果政府参与管理,那么洗车行业就难以在竞争中得到提升,也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

  “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

  公众选择的却并非沉默。

  公布未涨价洗车店的地图、号召自己洗车、不洗车、团购打折洗车……车主在网上和现实中分别发起了规模浩大的“价格反击战”。理性网友分析认为,重庆洗车行业尚未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也未遭遇成本突然上涨和人工费涨价状况,作为完全市场化的经营主体,洗车店的涨价行为,是一场“反市场化的行业豪赌”。

  市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甘强却对此表示乐观,“即使洗车费涨价形成了价格联盟,这个联盟也并不统一,市场肯定会自然而然地向更具价格吸引力的洗车企业靠近。”他甚至认为,“政府不需要干预也能形成价格均衡点。”

  事实上,市物价局却没有如人们想象中一般“闲着”。除了每天要接大量的举报洗车费涨价的电话,每天都要将“市场调节价”的道理向市民们作反复解释,还会派出若干个小组,到主城区各洗车店进行明查暗访。

  吴中明说,尽管并未搜集到“价格联盟”的证据,但明查暗访绝非人们想象中的一样是“走过场”。“正是因为始终保持了对洗车费涨价事件的高度关注和高压态势,才让洗车店经营者感到紧张,导致整个价格垄断不能成功。”

  争议仍在继续,但市场却在悄悄发生变化。

  6月中旬,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涨价洗车店老顾客次卡陆续到期,这些店的洗车业务出现了大幅度减少。为了挽回客源,涨价洗车店相继将价格调整为15元或10元一次,部分洗车店则推出了150元15次,200元20次的洗车费次卡,实行所谓“变相打折”。

  这次大规模的“集体涨价”事件,在维持不到3个月后,正式收场。

  “有所不为”尊重市场规律

  其实,这并不是重庆酝酿洗车涨价的首次失败。

  早在2005年10月和2006年10月,重庆几大汽车美容服务商就曾因洗车成本增加而联手将重庆洗车价格从10元提升到了20元。两次涨价联盟分别在维持不足1月和不足半月后,宣告无疾而终。在那两次涨价中,物价局同样未对价格上涨作出干预。

  “既然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就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委党校教授罗德纲认为,相比“兰州拉面事件”,重庆市物价局在此次洗车费涨价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经济规律。如果政府在涨价伊始就以行政手段强行介入,“顺民意”硬性规定洗车费不得上涨,其结果必然是导致洗车店以偷工减料、减少服务项目等方式进行对抗,“从而导致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破坏。”

  “政府就是应该在反垄断、反价格联盟等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发挥作用,而不应该在市场调节的范围内进行干预。”罗德纲说,即使政府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进行干预,目的也是让整个市场恢复在价格杠杆中的主导作用。“这应该是政府

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

  对于“兰州拉面事件”,罗德纲坚持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他表示,由于西部的市场经济起步比东部要晚,发展水平也低于东部,因此,西部经常会出现政府习惯性干预市场价格的现象,“其实,越干预越不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社会发展。”

  罗德纲表示,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清楚哪些该“为”而哪些则应该“不为”,方能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