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能效强制制度遭质疑 节能空调为何叫好不叫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 11:16 北京日报

  新华社记者 令伟家

  闲逛京城空调市场,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卖得最火的,是那些耗电量高、能效等级高的空调。而节能省电、能效等级低的空调却受到了消费者的冷落。

  市场调查也验证了记者的发现。此前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空调能效高层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四级和五级能效的空调占销量的95%。

  空调是家用电器中的用电大户。从2005年3月1日起,我国率先对房间空调实施国家强制性能效标识,一些高能耗的空调被淘汰出局。按国家能效标识的有关规定,空调能效共分为五个等级,等级越低越省电。同样功率的空调工作相同的时间,一级(能效最高)比五级(能效最低)可节电30%以上。

  按理说,实施能效标识强制制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为什么节能空调遭到市场冷遇呢?

  关键是节能空调并不省钱。以格力空调为例,一级能效的节能王子1P挂机,市场价为3788元,而另一款同样功率的五级能效的小金宝1P挂机,只有1888元,二者相差1900元。销售人员分析,剔除产品配件方面的价差,每级能效的价差约500元。按此计算,正常家庭使用10年以上,省下来的电费才可能补上空调本身的价差。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一份资料表明,以北京地区为例,一级能效的1P空调每年比五级空调节电124元。也就是说,相同功率的空调,能效等级不同,价格就要相差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远远大于节电省下来的钱。

  节能空调的价格能不能再降点?据了解,目前我国空调企业所使用的一级能效的压缩机几乎都来源于美国或日本厂商。如果能效等级由五级提高到二级,整机成本将上升30%至40%。这意味着,对于善打价格战的中国企业来说,节能空调降价的空间不大。企业不会做亏本生意,他们理所当然地将成本转移到了下游的消费者头上,价格高就在所难免。

  那么,谁应该为节能空调的推广“买单”呢?

  节能空调使用涉及消费者、企业和国家三个利益主体,国家是节能空调推广的最大获益者。在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者只对价格负责;企业只追求合法利润;作为获益者的国家,自然应该负有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义务。

  目前,国家对节能空调的推广还处于道德层面上的宣传,效果并不理想。调查显示,有74%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能效标识。业界人士认为,在纯市场经济领域,只能用价格杠杆,而不是行政宣传,方能撬动节能空调的推广使用。他们建议,由国家给予生产企业补贴,使企业在不涨价的前提下也有钱赚,以鼓励其生产的积极性;消费者可以享受低价格的优惠,调动其购买的积极性。这样,国家因为节约了

能源而受益,企业的销售量和盈利水平没有下降;消费者既没有多掏钱,又节约了电费,是一种三赢的结局。如此,方能让节能空调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推广普及。

  据了解,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准备提高空调的市场准入门槛,现有三、四、五级产品将被强制淘汰出市场,市场上只保留一、二两个等级的产品。有关方面希望通过提高门槛来促进节能空调的发展。

  但这一办法遭到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质疑。首先,新标准将增加国内企业对国外压缩机的依赖度,使内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其次,价格过高将限制市场的消费潜力,影响节能空调的推广,最终导致整个产业的恶性循环,国家的节能目标也将受到影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