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为何再犯瞒报老毛病:监管进口不如出口严

2013年08月05日 16:04  法制晚报 

  恒天然再犯“瞒报”老毛病

  进口乳源频现危机引多重发问 专家解惑——

  监管进口食品不如出口严

  国产的让消费者不放心,而出事的又是国外品牌。

  近年来频频曝光的乳业安全危机事件,逐渐让人清醒:进口乳源并非绝对安全。但问题出在哪?缘何企业懈怠消费者、拖延通报问题备受诟病?是否问题频出暴露出相关标准缺失,监管没有力度?

  专家表示,国家职能部门对进口乳源监管尚达不到对国内乳业的监管水平,比如在国外的生产环节国内就鞭长莫及。与此同时也显示出,食品进口环节的监管漏洞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对国外进口型企业的处罚无力。

  1.

  问题产品去年5月生产,今年3月发现风险,8月才通报。恒天然公司为何再次“动作迟缓”?

  恒天然被视作全球第四大乳制品企业,占新西兰国内大约9成市场份额,年收益大约160亿美元。记者注意到,恒天然集团发布的声明中说,企业在今年3月的一次检查中发现,2012年5月在新西兰本地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涉嫌被污染。

  3月份即检测到食品安全风险,为何拖到8月才公布?对此,恒天然回应称:“我们总想做事情快一点,但现实是,根据现有技术,要耗时那么长。”而外界认为,发生可能的食品污染问题之后,是第一时间减少对消费者的损害、通知客户进行回收,还是任由可能出现问题的产品流向市场,恒天然的选择耐人寻味。

  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表示,“各种病毒的培养,毒素的来源,都要进行一一排查,确实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恒天然在发现问题的苗头时,就应该采取一个临时应急方案,叫停产品的生产销售,然后再去查。

  而恒天然的“动作迟缓”并非首次。早在今年1月份,新西兰奶制品就被检测出含低含量的有毒物质二聚氰胺;但早在去年9月,恒天然已在产品中发现二聚氰胺残留,当时就因“保密”3个多月而备受诟病。

  此次从发现问题到公布问题拖延的时间是长了点,为何他们没有采取应急方案,也只有恒天然自己知道了。

  2.

  恒天然频频出现问题,我国对这类进口商有没有制裁措施?

  韩奕称,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提出,我国将对进口乳品商建立黑名单制度,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进口乳品,进入中国市场将通过更严格的检疫,提高准入门槛。目前,我们也正在探索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但是具体程序还在讨论。

  3.

  乳清粉被要求批批必检,问题食品是如何通过海关进入中国的?

  昨天,质检总局通报了进口相关问题批次的乳清粉的企业。其中,不乏多美滋、娃哈哈、可口可乐这样的大牌企业,多美滋更是将乳清粉使用在了婴幼儿奶粉中。而今年6月底,工信部婴幼儿乳粉双提行动方案公布时,乳清粉一项被要求批批必检。

  “此前进口的乳清粉,并没有做到批批必检。”乳品业内人士王先生说,由于一批原料粉的进口量大多以吨计,因此在通关的时候,海关一般是采取抽检的方式。

  今天上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钟凯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肉毒杆菌在乳品中并不是常见的污染物,在奶粉和食品中出现的很少。我国婴幼儿配方对于肉毒杆菌没有任何标准,而且全世界都没有乳粉中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食品三处副处长韩奕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里面没有肉毒杆菌限量这一项,因此,进出口检验一般不做检验,企业自检也不会检。

  钟凯解释说,标准的管理是要考虑成本的,正因如此,各国都不把它写入标准。但没有标准也并不意味着根本不管。对于负责任的大企业,其质控项目数量和质控要求都是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 

  4.

  洋奶粉问题频出,是否暴露出相关国家标准缺失的问题,致使国内对进口食品的监管陷入尴尬?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四、五月份开始,工信部开始打造婴幼儿乳制品“双提行动”。该行动旨在提升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安全度和信誉度。

  “虽然也有规定,比如乳清粉批批必检等,但是到目前还没有标准出台。”今天上午,乳品分析师苏晶告诉记者,国内在奶粉原料进口环节缺乏相关的监管标准,往往是国外企业或国外产地职能部门主动通报其出现的问题后,作为输入国的我国相关部分才会将这一事件通报。不论是反映还是解决,都相对滞后。

  此外,记者也了解到,目前美国等部分国家对食品企业要求主动通报安全隐患。但这种由企业自曝家丑的事情在国内却是相当少见。在美国等国家,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如果造成严重的后果,动辄上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相关的责任人还很有可能因此入狱。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是空白。

  延展

  检验监管进口

  不如出口严

  记者了解到,除了奶粉,我国对于大豆、食用油也严重依赖进口,依存度超过60%以上。

  但是,专家称,我国对于进口商品的检验监管机制并不完善,如我国出口贸易重于进口贸易,受此影响,我国的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制度上、力度上,重心都放在了出口,进口方面则较弱。其次,在基层日常检验监管工作中,常规工作方式较为普遍,对国外法规标准掌握不够、信息情报来源不多、技术装备较差等诸多问题存在。

  此外,这两年随着电商的兴起,网店所售的进口食品检测把关存在漏洞,只要卖家有货就能出手,为国家监管进口食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文/记者 张鑫 王婷婷  制图/刘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党报:“宪政”本质是舆论战武器
  • 体育世游赛孙杨1500自夺冠 获最佳男运动员
  • 娱乐韩红因涉嫌挪用汽车牌照遭罚款5000元
  • 财经娃哈哈多美滋涉进口恒天然毒菌乳粉
  • 科技传携号转网增三省试点:成功率低存隐忧
  • 博客琼瑶:回答《花非花》是否封笔之作
  • 读书令美国刮目:戴笠预测日本偷袭珍珠港
  • 教育清华生笔试第一当城管 高考录取
  • 金岩石:危机已发生 钱荒是预警
  • 曹凤岐: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
  • 安邦智库:中国债务危机的情景分析
  • 罗天昊:中国改革战略的九大方向
  • 张庭宾:三重导火索或引发金融危机
  • 陈宇:房地产已是中国梦的绊脚石
  • 叶檀:升级版的4万亿再来?
  • 姚树洁:从10亿吨钢换5亿根冰棍说起
  • 徐斌:第一轮城镇化的休止符是老龄化
  • anmin:明朝经济危机有什么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