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经典中成药不良反应和禁忌说明均为尚不明确

2013年06月17日 16:31  财经国家周刊 

  自5月16日收盘至5月31日收盘,港股同仁堂科技(08069.HK)股价累计下跌了6.49%;刚上市的同仁堂国药(08138.HK)更是累计下跌13.68%。

  事情还得从5月7日说起。

  是日,北京同仁堂集团和同仁堂科技共同在港投资的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独立上市。同一天,香港卫生署发布了同仁堂生产的中成药健体五补丸,水银(汞)含量超标5倍的公告。十天后,也就是5月17日,有媒体援引一位业内人士曝料称,同仁堂旗下另外两款产品牛黄千金散和小儿至宝丸,朱砂成分含量分别是17.3%及0.72%。“前者超境内标准,后者也远超香港标准”。

  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据此许多媒体和消费者推导出,同仁堂的儿童用药存在汞超标问题。随后,网名为“烧伤超人阿宝”的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在微博中称:“据统计,目前中成药里面含朱砂的占10%左右。北京同仁堂在CFDA注册的不重复药方732条纪录,含朱砂硫化汞86条。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大量的儿科用药里面使用朱砂,包括小儿惊风散和小儿至宝丸等。”

  这条长微博把公众此前的担心推至顶峰。老北京有句俗话:有病没病至保锭。许多年轻父母不但常给孩子吃小儿至宝丸,自己也是吃这种药长大的。与健体五补丸相比,这两种药曝出问题,对消费者的打击显然更大。

  不独同仁堂。近半年来,中药屡次被曝出“含毒”新闻。汉森制药生产的四磨汤口被曝含有一级致癌物槟榔,云南白药配方则被曝含有有毒的乌头碱类物质。一方面公众对于传统中药的信任急剧下滑。另一方面,中药界人士则普遍对此类化学检测感到不满。他们认为,中医历来有“以毒攻毒”之说,用分析西药的方法来分析中药,本来就风马牛不相及。

  有毒无毒之争

  朱砂有毒没毒,已经争论一千年了。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教授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朱砂在中国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只是当时人们还不了解它可能产生毒性,因此被列为无毒的上品。魏晋时期的丹药之风盛行,人们渐渐发现朱砂入火便会有毒。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丹砂性寒而无毒,入火则热而有毒”。意思就是说,生朱砂无毒,一旦经火炼,就有毒。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司长、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张世臣解释说:“生朱砂就是硫化汞(HgS)。硫化汞一旦加热,就会分解成汞和硫。汞进一步可以生成汞蒸汽,硫可以生成二氧化硫。有毒是汞和汞蒸汽,硫化汞基本无毒。用小鼠做急性毒性实验,1kg体重小鼠用20g红色硫化汞还没出现死亡。20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250倍。”

  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也从另一个侧面支持了这种说法。他说:“判断硫化汞有毒无毒主要看它的水溶性如何,能不能被人体吸收。硫化汞是一种水溶性很差的汞盐,因此它在消化道的吸收概率也很低。我国传统中药中很多都用到朱砂,但并不普遍产生汞中毒现象,就是因为它水溶性低。”“烧伤超人阿宝”在微博中称:“朱砂在厌氧有硫的条件下,在pH为7、温度为37℃的暗环境中与带甲基的物质相遇能产生甲基汞(有毒),甲基汞的吸收率可达100%,而人体肠道正具备上述条件。”对此郝凤桐表示,从未看到过此类报告,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应拿出证据。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朱砂都能入药。张世臣强调,只有红色朱砂才能入药。《本草纲目》曾提到,贵州出产的一种汞矿是黑色硫化汞,“不堪入药,只宜烧取水银”。“黑色硫化汞之所以呈黑色,是因为它含有游离态的汞。如果选择的朱砂不对,就有问题。”

  入药前,朱砂要经过一番程序繁琐的炮制过程,即水飞法。张世臣解释说,“水飞法”就是把朱砂加水研磨成细粉,再加水搅拌。去掉下沉的杂质,只取上层悬浮物,再滤去水,晾干、研散。下沉的杂质便是比重较大的游离汞,而与水一同倒掉的则是可以溶于水的汞盐。这两种物质都是有毒的。“同仁堂的堂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道理就在这儿。”中药炮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提纯、减毒增效的过程。

  机械化刚刚引入中药生产时,曾有人用球磨机研磨朱砂。不久,人们就发现这样研磨出的朱砂颜色发黑,就是出现了游离汞。后来,改用加水球磨机研磨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加水本身就起到降温的作用。”张世臣说。

  朱砂的主要功效是安神、定惊、明目、解毒。炮制后的朱砂还须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高思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小儿至宝丸由紫苏叶、羌活、山楂(炒)、六神曲(炒)、槟榔、川贝母、胆南星、陈皮、白芥子(炒)、僵蚕(炒)、牛黄、朱砂等25味中药组成。其中朱砂的用量仅为药方量的一百零二分之一。该药品说明书的用量是1次1丸,一日2-3次。按每日最大服用量3丸,每日所服药品中的朱砂含量也不会超过0.005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朱砂日用量在0.1-0.5克之间。可见,张世臣称,只要按药品说明书的规定用量服药,小儿至宝丸是安全的。

  测定方法之辩

  既然朱砂无毒,为什么会被检测出汞含量超标呢?

  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钱中直表示,现在欧美测定朱砂毒性的检测方法存在着很大误区。“朱砂做成中成药是混合了许多植物有机物质的复方药,现行的技术无法直接测定它的游离汞和可溶性汞盐含量。因此,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是消解破坏法。经过高温加热把其他物质都消除掉,但是朱砂就怕高温,一经高温硫化汞就变成了有毒的游离态汞。再检测,其结果肯定超标。目前,国际上和香港地区公布的中成药汞超标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报告都是这么出来的。你检测的和人们实际服用的,根本就不是一种形态的东西嘛!”钱中直如是说。

  钱中直曾就这个问题在香港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反映过,西方科学家们也都承认现行的测定方法有欠严谨。因此,建立一套能够选择性测定不同形态和价态汞的方法,才能科学地评价含朱砂中成药的安全性。钱中直说,目前国家药典委员会已经把这个课题委托给上海药检所进行研究,争取在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中收载。

  张世臣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这种用西方医学标准套用中医药的情况还有很多。一个主要原因是西方传统医学中没有矿物药,所以他们对矿物药没有认识。而中医药历来都有矿物药,朱砂就是一种矿物药。

  “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为,铅汞砷铬铜都是有毒重金属,对它们在食品药品中的含量规定得非常严格,百万分之一都不行。我们知道最毒的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它就是矿物药,古人拿它来治哮喘、祛痰。”张世臣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1999年8月,正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任注册司司长的张世臣,曾批准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申报的亚砷酸注射液。亚砷酸注射液是治疗急性早幼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效药,其主要成分就是砒霜。张世臣说,审批时他们找最权威的军事医学院科学院的毒理学专家,做了检测。确定没问题,才批准了这个药。没想到,2000年10月在杭州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美国科学家报告他们也批复了这个药。当时作为大会主席的张世臣向美国科学家提问,美国FDA对于砷的含量是很苛刻的,怎么能批准这个药呢?美国科学家说,他们参考了中国的文献。

  “如果坚持西医固有观念,铅汞砷铬铜有毒重金属不能入药。那么不但中国不会有亚砷酸注射液,美国也不可能有这个药。”张世臣说。

  2011年中国医学界在国际上获了3个大奖。涂呦呦因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奖;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和他的导师王振义,因维甲酸加亚砷酸注射液得了全美癌症基金会颁发的大奖;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庭栋因第一个用亚砷酸注射液,获得了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2011年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一年三个奖,两个都与亚砷酸注射液有关。

  张世臣认为,如果我们亦步亦趋地跟着传统西方医学的检测标准走,不但不会有亚砷酸注射液这类新药,传统中药中的矿物药全都得“枪毙”。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一套适合中药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糊里糊涂地活

  一提到中药成分分析、做毒性实验,许多中药界的老先生就一肚子怨气。然而,事实证明,相比老祖宗的经验,现代人更愿意相信科学仪器。

  一位医药界业内人士表示:“西药中的化疗药,毒性更大,为什么还能吃能卖。人家把成分、禁忌症、不良反应写得清清楚楚,可中药,特别是传统方剂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查看了同仁堂旗下几种经典中成药的使用说明,发现“不良反应”和“禁忌”栏中都写着“尚不明确”。

  俗话说,“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地活。”中医药能不能做到让人明明白白地活呢?钱中直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药成分分析一直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而且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近一半中药的主要成分现在已经搞清楚了。”钱中直说。

  然而,张世臣却并不这样乐观。他认为,要彻底搞清中药中的成分尚需时日。张世臣举例说,上世纪60年代德国曾经向中国大量购买银杏叶。后来我们才知道,德国人发现银杏叶里含黄酮,可以治疗心血管病。上世纪80年代,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德国科学家发现银杏叶中不但含有黄酮,还有内酯。内酯可以治疗脑瘫,因此他们认识到银杏叶其实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病。“除了黄酮和内酯,银杏叶中还有什么,我们不能确定。一个银杏叶,人们都要经历20年才能大概认识。何况中药中有那么多味药。”张世臣说,“比如曾经治好刘海若的安宫牛黄丸,原来用的是犀角。1993年我们国家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安宫牛黄丸改用水牛角入药,效果大不如前。现在1993年以前生产的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已经卖到1万元一丸了。犀牛角和水牛角到底差在哪儿,我们到现在也搞不清楚。如果说成分,里面都是角蛋白,但指甲盖里也有角蛋白,那能一样吗?”

  高思华教授认为,虽然限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我们对中医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但也必须从自身找找原因。《中国药典》虽然对中药材和中成药的剂量、用量等有明确规定,但仍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如对有些矿物药的用量、使用时间的规定不甚明确,对一些有毒的矿物药除了规定一般的剂量范围外,还有“不宜大量服用”、“不宜久服”、“外用适量”等不具体的安全提示。所谓“大量”、“久”和“适量”这些均是含糊的量词,不宜作为标准性的规定。这些都要求中医药行业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尽快完善和提高中药的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并加强含毒性中药材(尤其是矿物药材),以及中成药上市后的临床再评价。

  那么历史遗产最多的北京同仁堂集团对于旗下的传统方剂有没有开展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呢?他们对香港卫生署发布的汞超标含量的公告到底持何种态度?《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几度联系同仁堂,对方均拒接接受采访。

  针对香港卫生署曝光的健体五补丸汞含量超标一事,日前同仁堂在其网站挂出声明称,公司已将该批号样品送抵香港卫生署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香港厂商会检定中心”,对“汞”含量进行检测。其出具的检测报告书显示:“汞”含量小于10μg/日服量,低于香港《中成药注册申请手册》中规定的汞36μg/日的服量。

  整个中医药界都在焦虑地等待着事态的发展和结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王毅公务用车今起使用国产红旗H7
  • 体育总决赛马刺3-2热火 央视3问:国足尽力了?
  • 娱乐王菲16岁少女清纯简朴旧照曝光(组图)
  • 财经专家称地方债可能通过房产转嫁给老百姓
  • 科技谷歌疯狂项目:用热气球提供无线网络
  • 博客徐达内:痛打落水狗是中华民族传统
  • 读书既热闹又出故事的王朝:大宋往事
  • 教育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 四六级真题答案
  • 育儿眼睛总痒 1岁女童眼中取出9条活虫(图)
  • 周彦武:中国人连轿车座椅都做不了
  • 苏鑫:中国楼市问题如何才能治本
  • 朱平:谁是新一轮牛市最大受益者
  • 水皮:打不死的A股将会站起来
  • 姚树洁:斯诺登是中国还是美国英雄
  • 洪榕:高层关心股市比不上关心足球
  • 孙立坚:为何一有危机 热钱就去美国
  • 陶冬:市场又去杠杆 联储再谋退出
  • 姚树洁:邓文迪劈腿的代价与收获
  • 洪榕:中国特色股市心病还需心来治